通州:从卫星城到“千年大计”
2020年08月0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州:从卫星城到“千年大计”

 

  7月,北京环球度假区已实现结构封顶,进入骑乘与表演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城市绿心内,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基本已经完工。这些位于城市副中心的重大项目,即将在几年的高速建设后揭开面纱,于近期正式运行。

  “新两翼”的确立、北京市级行政中心的搬迁、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推进,城市副中心的每一步进程都聚焦了大量目光。但在“千年大计”背后,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规划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深入和细化。

  应治理首都“大城市病”而生,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而去。北京城市副中心承载希望,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图景徐徐展开。

  · “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 ·

  4月24日,通州硬科技产业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倪大伟来到通州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取树木砍伐许可证明。所领取的证明上,右下角盖章单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右上角则有“副中心建管工伐(2020)0001号”的字样。

  这是市级赋权副中心生效后的首个审批事项办结,仅用了1个工作日。

  行使市级赋权是副中心在改革中的一项创新探索。4月14日起,由副中心管委会行使17项市级行政权力,加上市级相关部门发文授权的13项其他事项,形成市级首批赋权“17+13”基本架构。

  市级赋权意味着什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看来,这是副中心行政体制的一次重要改革,真正实现了“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

  副中心管委会综合局副处长徐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市级赋权也意味着副中心规划建设更加高效。现在副中心正处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密集期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的加速期。通过此次赋权,副中心不仅可以直接面向企业和社会,提高审批服务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政府部门间协调程序,简化中间环节,有效打通市区两个循环。”

  同时,按照“六里桥能办的事在副中心也可以办理”的目标,副中心政务大厅各项建设工作也在全力推进中,确保2021年投入运行。

  从“副中心的事市里办”到自己办,再到六里桥的事也能在副中心办,不仅是服务建设效率的提高,更体现了副中心作为北京两翼之一,在设立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之后的又一实质性体制机制创新。

  与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揭牌几乎同时公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历时五年编制,是中央层面批复的首个控规。

  规划明确,作为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城市副中心未来将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的发展目标。

  · “举全城之力”建设一翼 ·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区覆盖到通州区全域的906平方公里。从北京历史上的“东大门”到城市副中心所在地,这一“千年大计”绝非一蹴而就。

  通州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历来为交通要冲和漕运仓储重地,其名即取自“漕运通济”之意,明清时期素有“一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美誉。

  通州的定位也随着北京的发展经历了几番变化。在1983版《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就提出“积极发展远郊,着重发展卫星城镇”,当时的通县即4个重点规划建设的卫星城之一。在1993版总规中,明确指出“东部和南部是北京未来发展重点”,通州也再次入选规划确定的14个卫星城。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进一步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新城”的概念也在这版总规中提出,其中通州新城被定位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在南苑或通州潮白河与北运河沿线的地区预留行政办公用地”,更是为未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的搬迁埋下伏笔。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2010年左右,北京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等导致的“大城市病”也逐渐显现。为缓解“大城市病”,城市副中心的概念雏形逐渐清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副中心步入实质化的操作阶段。按照新的定位,北京“举全城之力”建设的城市副中心,将作为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从“东大门”到卫星城,再到城市副中心,每一步深入都体现了城市副中心规划的严谨和创新。除了行政功能和中心城区压力的疏解,城市副中心也将带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呼之欲出。

  · “众星拱月”统筹疏解 ·

  总体定位明确、建设快马加鞭的同时,副中心的规划还在不断细化完善中。胡九龙透露,目前副中心“1+12+N”规划编制体系基本建成,规划深度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

  副中心管委会规自局副处长李涛介绍,“1”是作为统领的城市副中心控规,已于2018年12月27日正式批复,是未来副中心的一张蓝图。“12”是在155平方公里中划分36个家园为基础的12个组团。12组团的深化方案,目的是把控规系统性的要求进一步细化。“N”则是从城市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结合国际国内的先进案例,形成若干个专题专项导则,比如街道设计、滨水空间的设计。通过“1+12+N”的体系,让控规真正能“一张蓝图绘到底”,而且能够实现好。

  副中心首个开始建设的社区家园中心位于中仓街道。“咱们这儿原来是个上世纪80年代建的锅炉房,占地800平方米左右,从2011年引入热力公司之后就废弃了。因为社区有2000多户人,原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小了,就想能不能把这片区域进行改造。作为老年活动室、棋牌室等,形成一个家园中心,来丰富居民的活动。这个规划从2018年底开始谋划,今年4月正式开工,预计年底竣工。”中仓街道社区建设办副主任李迪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