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从卫星城到“千年大计”
2020年08月0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州:从卫星城到“千年大计”

 

  在李迪阳看来,随着老城“双修”的推进,老城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明显更宜居、更便民了。副中心老城区规划范围约58.5平方公里,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也涉及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外,外围还有许多特色小城镇和农村。“在规划定位上,副中心还将打造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其实就是希望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和农村能够协同起来,形成‘众星拱月’般的布局方式,共同发展,也共同承担中心城区的疏解任务。”李涛表示。

  例如距离副中心核心区10公里的漷县镇被定位为“健康小镇”。坐落在漷县镇的甘李药业副总经理宋维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漷县镇近几年不断引进健康相关产业、医药制造业、医疗卫生产业等,为漷县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也会为落户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优质的社会资源。”

  与此同时,民生工程也加速落地。北京学校中学部及共享区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9月外檐亮相,年底完工。景山学校通州校区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已完成35%。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完成整体土护降总量的25%。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完成现场围挡搭设。儿研所通州院区完成方案设计招标。

  · 职住平衡留人留企 ·

  人随产业走。想要引导中心城区人口转移,除了着力打造和谐宜居之都,推进职住平衡,“宜居又宜业”也是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核心。

  “副中心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成立了由副市长、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隋振江任组长,全市19个市级部门和结对区组成的副中心市级产业专班,就是要‘举全市之力’推动副中心产业发展,市级各部门的资源都在向城市副中心倾斜,市级层面能突破的政策优先在副中心先行先试,将副中心打造为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副中心管委会发改局副处长张腾介绍。

  副中心的发展也吸引了企业的目光。佳华科技从2013年起在通州承担智慧环保的建设工作。“通州有很好的科技土壤,我们在人才、技术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帮助,‘通八条’惠企政策也正逐步享受到。”佳华科技副总王振廷谈道。

  王振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们对于副中心规划也是时刻关注的。2016年将企业总部迁到通州,也是看好这一战略。也希望借着我们在物联网领域的一些优势,参与到副中心的建设中来。目前我们在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方面也有些涉足,在副中心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项目推进落地起来也是比较有劲的。”

  随着副中心建设,通州的产业转型也走上快车道。以发展新金融、绿色金融作为明确定位的运河商务区快速崛起;张家湾设计小镇将承载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疏解,打造全市应用场景的示范基地;以环球影城为代表的文旅区更是潜力无限。

  据通州区商务局透露,从通州区的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在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通州区第三产业产值相比2015年增长了一倍。其中商务产业支柱地位凸显,占通州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基本稳定在20%左右。 

  在产业链条上,要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与新城、北三县组成的三个产业圈层,根据产业对于人群、技术、资本等要素的不同需要,实现产业在圈层间的流动,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降低产业成本,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只有通过长的产业链来吸附,才能更好地留住企业、留住人才。北京商报记者 王晨婷

  【亲历者说】

  副中心管委会规自局副处长李涛:

  “1+12+N”规划编制体系基本建成

  北京商报:城市副中心从规划到建设,每一步都吸引了大量的目光,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副中心在规划过程中经历过哪些变化?

  李涛:1993年,通州就是北京一个重要的卫星城,2005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它是三个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2012年后,随着“聚焦通州”的提出,通州区实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2014年,逐步形成了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成为北京“新两翼”的发展战略,我们也迅速开展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首先是从空间设计开始,形成了副中心规划的18点共识,之后进一步统筹产业发展、教育配套、医疗设施等各种专项规划要求,在空间基础上进行整合,形成了这个规划。

  北京商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统领下,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对规划也进行了不断的深入和细化,取得了哪些进展?

  李涛:目前副中心“1+12+N”规划编制体系基本建成。“1”是作为统领的城市副中心控规,是未来副中心的一张蓝图。“12”是在155平方公里中划分36个家园为基础的12个组团。12组团的深化方案,目的是把控规系统性的要求进一步细化。“N”则是从城市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形成若干个专题专项导则,如街道、滨水空间的设计。

  北京商报:根据规划定位,副中心将着力打造和谐宜居、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三大示范区。对此,进行了哪些布局,有何新进展?

  李涛:在和谐宜居上,我们主要从发挥通州自身的优势出发,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打造上,除了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外围还有许多特色小城镇和农村,希望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形成“众星拱月”般的布局方式,共同发展提升,承担中心城区的疏解任务。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说,目前是重点聚焦北三县这个区域。希望未来通过副中心建设,能够落实“四统一”的整体要求。通过副中心高质量建设,能把北三县带动起来,协同发展,不仅是空间上的物理格局,更要形成化学反应,能够更好地承接非首都功能。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