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刘瀚琳)借势冬奥会,石景山区加速蝶变。8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参加“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探访新首钢园区,园区内各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记者了解到,依托首都钢铁厂升级改造,借力“1+3+N”的高精尖发展战略,通过多资金渠道,石景山区逐步实现了京西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今年上半年,全区建安投资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位列全市16区中第3名和第5名。疫情期间,该区经济秩序也在稳步恢复,地区生产总值达350.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91元,同比增长1.8%。
新首钢园区总建筑规模约1060万平方米,分为北、南、东南三个片区,包含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区、核心商务区、高端产业拓展区、综合配套区、总部服务区5个功能区。其中,北部片区将于2021年基本建设完成。
“首钢搬迁调整前,二产中钢铁业对全区经济起着首要的支撑作用,形成了产业单一、一枝独秀、一钢独撑的特点。”石景山区发改委副主任姜玉玺表示。2005年,首钢启动搬迁调整,2010年底涉钢产业全面停产。首钢搬迁调整拉开了石景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序幕,使石景山区走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前列。同时,也面临“产业空心化”的挑战。
为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石景山区开启了产业替代发展新路径的探索。2010年,石景山区成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2013年,首钢老工业区成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
“冬奥组委的入驻对首钢而言无异于一次重启。”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军胜说。随着冬奥组委入驻首钢,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北京赛区首个完工的新建场馆并顺利通过赛事检验。眼下,园区北区利用老工业厂房改建的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冬奥训练场馆“四块冰”已全面建成。
日前,首建投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助理段若非曾介绍,“北区15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建设任务相对繁重,将力争在今年前后交付大约15万平方米左右空间”。最新消息显示,随着冬奥广场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实施,2021年首钢北区将基本完成建设。
“目前三号高炉旧址9.7米平台和南广场已开始承接奔驰发布会、BTV跨年晚会和京交会等大型活动。高炉原址一层引入了实体书店、清华音乐机器人团队、小米旗舰店等,下个月现酿啤酒坊Beer Smith就可以开门迎客了。”首钢建设投资公司党委副书记张福杰说。
如今,石景山区抢抓冬奥机遇,破题政策端及资金端难点,提速迈进“高精尖”赛道。作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石景山区制定了高精尖三年行动计划并于今年6月推出“2+N”政策体系。
据了解,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业全年收入占高精尖产业收入近半,成功举办两届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设立5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推动自动驾驶服务示范区等21个应用场景建设,北京城市大数据研究院等4个项目纳入市科委储备清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903家;设立6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打造“网络游戏之都向西看”区域名片等。
石景山区改革从其投资数据得到侧面印证。据统计,疫情之下,石景山区上半年经济秩序稳步恢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0.8亿元,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建安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排名分别为第3和第5,成为全市建安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正增长的4个区之一。
顺应新基建发展潮流,石景山区目前已发布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5G等新基建布局,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建设创新服务体系。今年6月,石景山区召开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大会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工程实训基地、首钢园RE睿·国际创忆馆、北重产业园等30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