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逾期8个月仍未退还今年初购买电影票的票款,星美票务被多位消费者投诉。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9月2日,星美票务的投诉量已超百件,消费者要求该平台尽快退还此前的票款。现在星美票务的官网已经无法正常打开。对于星美集团而言,当下的挑战不止星美票务,集团旗下的其他业务也面临考验,比如负责影院业务的星美控股就背负着巨额亏损的压力。
票款未退、客服无人回应
春节期间在星美票务平台上购买了电影票的消费者,延期8个月之后仍未收到电影票的退款,消费者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李先生表示,自己在春节前夕购买了大年初一的电影票,当春节档影片相继撤档,同时全国影院暂停营业后,便开始联系平台进行退款,但现在已经到了9月,仍未收到退回来的电影票款,“目前星美票务App已无法使用,客服电话也没人接听,不知道该如何要回自己的退款”。
与李先生的遭遇类似,消费者王先生同样表示,“当时想着春节假期看电影的人多,因此提前购买了3张大年初二的电影票,但没想到这笔钱就像打了水漂,既没有看到电影,也没有收到退款。虽然总共价格只有120元,但这笔损失不应由我来承担”。
公开资料显示,星美票务是星美集团旗下的在线票务平台,可以提供包括线上订电影票、在线选座在内的多种服务。但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9月2日,星美票务的相关投诉量已达104件,其中不乏逾期8个月仍未收到电影票退款的消费者。此外,还有消费者于年初在星美票务购买了会员卡或是星美年卡,并对此申请退款,但也一直没有收到退款信息。
现阶段,无论是星美票务还是星美集团的官方微博,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不过在留言区仍有不少消费者要求退款。而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网络搜索星美票务官网后发现,该网站已处于“网页无法访问”的状态,同时星美集团的官网也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更新消息。此外,通过电话联系星美票务及星美集团方面,截至发稿也未有人回应。
多重业务受经营挑战
不只是星美票务因被多位消费者投诉而陷入漩涡,星美集团旗下的其他业务也不容乐观,负责经营影院的星美控股面临着发展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8年以来,星美控股便因被曝出存在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等问题而处于聚光灯下,随后星美控股还爆发大量影院停业事件,一度陷入风口浪尖。
为了缓解经营挑战,星美控股也曾尝试过不同的方式,如进入移动电信行业,吸纳更多在线客户并获得相关通信收入,以扩大公司的营收规模,此外,星美控股还曾与星美文化旅游订立谅解备忘录,后者计划收购星美控股在国内运营的影院资产等,但从星美控股发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的发展情况仍不容乐观。
今年5月,星美控股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被颁令清盘,而破产管理署署长获委任为该公司的临时清盘人”。随后不久,星美控股又发布公告称,“本公司于2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恢复该股份买卖之建议。根据联交所日期为5月8日致本公司的信件,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于5月7日考虑本公司案件,并决定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项取消该股份于联交所之上市地位”。
与此同时,星美控股的业绩也“压力山大”。今年2月,星美控股的2018年财报姗姗来迟。财报显示,2018年,星美控股收益为16.72亿港元,同比减少55.87%,年内亏损则高达50.82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160.61港元,与2017年亏损2.67亿港元相比,亏损规模进一步扩大。
此外,虽然星美控股暂未正式公布2019年及2020年业绩情况,但猫眼专业版显示,今年以来星美影城获得的票房尚不足2000万元,可见经营情况仍不容乐观。
在国内某影投公司经理周翔看来,“近年来电影行业尤其是影院领域,确实面临着竞争加剧、成本增加等方面的市场挑战,同时今年特殊情况的出现,让排在市场前列的公司及平台都出现了利润下滑、亏损等情况,更不用说此前便出现欠债及停业等经营问题的星美控股,承受的冲击也会进一步加剧”。
内忧外患
在诸多风波之下,星美集团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规模及影响力已出现下滑。据猫眼专业版显示,在2020年影投公司排名中,星美影城已排在40名开外,但在两年前,星美影城还位居行业的前十位。
而此次星美票务的退票风波,则让星美集团在消费者间的品牌形象受到损伤。北京商报记者在星美票务、星美集团的官方微博中注意到,不少消费者留言称该公司为“骗子公司”。
对此,影视传媒行业分析师曾荣认为,当一家公司将此前从消费者中积累的信任感慢慢磨灭后,后期若要重建,将会耗费比此前更大的精力。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消费者可通过联系协会等方面,帮助消费者与平台沟通协商,让消费者尽快收到退款。
“今年以来整个电影行业均受到冲击,尤其是涉及到线下端的业务,正出现整合的势头,以进一步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在曾荣看来,正承受自身业绩冲击、消费者逐渐丧失信任感等多重影响的星美集团,在当下的市场正面临内忧外患,若要从这一处境中脱身难度不小。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