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在日前的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中,领导人再次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9月17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这体现了中欧双方对于投资协定谈判的高度重视,以及尽早达成高水平协定的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中欧双方克服疫情影响,加快谈判节奏,已经举行了6轮正式谈判,文本和清单谈判均取得积极进展。在此次会晤前举行的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双方确认了在公平竞争议题上取得的重大进展。这也意味着谈判整体进程又向前迈了一大步。”高峰说。
高峰表示,按照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中欧双方已就接下来的谈判日程作出规划,第32轮谈判即将于下周举行。下一步,双方将继续保持谈判的良好势头,聚焦余下的文本问题和市场准入问题,积极务实地探讨解决方案,使协定早日惠及双方企业和投资者。
据新华社报道,在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视频会晤中,中德欧领导人一致同意加强沟通协调合作,确保今后中欧之间一系列重大政治议程取得成功。
习近平强调,双方要本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推动合作提质升级,助力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共同维护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中国市场保持对欧开放,欢迎更多优质安全的欧盟农产品进入中国。
此次发布会上,高峰还提到,根据德方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成为德国在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二季度,中国成为德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德贸易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两国双边关系良好、经济优势互补,也得益于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德贸易发展的格局,是两国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合作共赢的结果,满足了双方的市场需求。”他说。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洪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来我们和欧洲是第一大贸易伙伴,最近由于疫情与欧洲贸易有所下降,前些年中欧双方BIT谈判也已多次,有合作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中欧FTA(中欧自贸协定)的达成”。
徐洪才认为,中欧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产业具有互补性,加上欧洲有摆脱疫情影响的强烈需求,因此先达成BIT谈判,再创造条件达成FTA谈判,这是一个可行的、理性的选择。
“现在中欧协定的障碍越来越少了,过去几年中国主动对外开放,从制造业到服务业、金融业,都是主动推进的。降低关税等都在自觉落实,国内营商环境的改变,都使中欧投资合作水到渠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徐洪才说,“欧盟作为整体来说,与中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两者之间推动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对于当前应对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摆脱疫情的阴影,促成世界经济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两大经济体带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