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车最核心的技术是“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在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80后”副院长代康伟带领着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团队,深度参与攻克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工作中,实现了该领域多项关键新技术的突破。就在上周公布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中,参与的“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大数据系统关键技术及国家监管体系建设”获一等奖。
初见代康伟,很难把她与技术控联系在一起,然而,她做起事来却风风火火。初入北汽新能源时,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还属于空白状态。不管是实验环境,还是实验装备,或者专业的人才支持都不完善,代康伟与团队从零出发,边摸索,边开发,踏上三电技术迭代发展与更新之路。
目标:实现“三电”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团队的攻关方向,持续保持电控系统的领先优势是他们的使命。肩负使命,就这样,他们在强“芯”的路上奋起直追。
决定整车低温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空调功耗、动力总成低温效率以及整车集成里程低温提升技术等多个维度,所涉及的具体开发项目有数十个之多。为攻克新能源汽车在低温工况下运行的瓶颈,代康伟团队多年来一直都在苦苦求索。他们,一个一个地突破,哪怕一次只是进步一点点,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技术研发没有终点、产品创新永无止境。新能源领域技术更迭速度非常快,往往一项技术还在开发过程中,新的技术难题又会出现。研制一台车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但三年前的构想与三年后的市场需求往往有很大的出入,这使得挑战无处不在,每年都有新的竞争环境和任务,面对高压,朝九晚十二是她的工作常态,她说:“因为你没法退啊,退了只会更不好。哪怕有一个念头,我也会跟自己较个劲儿。”
在代康伟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坚信努力会有所回报,坚信付出会看到成果。这种坚韧让代康伟和她的团队每天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路上闯关前行。
为提升续航里程,代康伟带领团队瞄准高能量密度高、高热管理性能和高安全性能等核心性能,对电池进行迭代性开发。经过他们多年的刻苦钻研以及与宁德时代、孚能等零部件企业的通力协作,北汽新能源电池系统级能量密度目前已达180wh/kg,续驶里程已超600km。化解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用户所想是代康伟坚持创新的动力,一项技术创新也许可以实现短期的数据突破,但如果用户体验不好,代康伟依然会选择放弃。对于时刻充满危机感的代康伟来说,用户喜爱度始终是研发的重要标准。
时光不负追梦人,2010年,搭载着自主开发电控产品的1000辆电动环卫车、500辆电动出租车上路行驶,代康伟及其研发团队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2015年,北汽新能源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7年,北汽新能源成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三电功能安全ASIL C级产品认证的电动汽车企业,实现了从国内标杆到世界级水准的技术转型,开启了新能源汽车从研发走向应用的新篇章。
如今,北汽新能源汽车的“内芯”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代康伟团队研发的双向充电、变频PTC等节能高效项目,于2018年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而北汽新能源每分钟5℃快速加热的“全气候电池”也已经投放市场,有效解决了电动汽车低温运行难题。作为北汽新能源三电技术领域的带头人,代康伟先后申请专利240件,授权专利23件,她本人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一开始的焦虑到现在学会与挑战和困难和谐相处,这个过程不可谓不艰辛。从技术研发人员转为基层管理者,再到更高层的管理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十几人的小团队到300多人的大团队,这是肯定,是信任,更是挑战。
“去挑战的过程,其实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目标就在那里,我们没有退路。只要你不退缩、不气馁,到最后目标大多都能够实现。”代康伟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