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内循环
2020年11月0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走内循环

 

  金秋时节,我们再次出发,走访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几大重要城市群,以笔为马,书写细节,记录构建国内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程中的点滴历史细节。

  内循环是宏大叙事,是中国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展望“十四五”这一重要节点上的经济社会故事。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财经媒体人既是中国经济常俗的起居注,也是一个世界经济格局重要变革大时代的太史令。

  行走内循环,从中观见宏观。我们选取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生态之间的企业与行业视角入手研究内循环,探究它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产业聚集带中听取经济中观元素的声音,感受它们在转向奔跑中的呼吸,或稳健,或急促。我们特别关注商业消费领域,从流通环节解读经济循环中其上下游的趋势与变化。内循环意味着需要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其中既有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维度,也有收入分配与生产制造的需求维度,亦有任务艰巨长期的时间维度。

  行走内循环,从平淡见创新。内循环没有立刻改变老百姓消费常态,也没有让产业格局立即发生骤变,却在真实地,不为人知、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而企业和行业时时关注的是如何进行创新,消费模式的创新,生产模式的创新,循环模式的创新,都在经济运行中不断内生。在美国频频打压中兴、华为并对我国实施“科技脱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竞争力已刻不容缓,而创新不仅在生产制造,更在流通与消费。

  行走内循环,从现在见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变化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困难,但是中国经济也正是在目前这种暂时的困难中孕育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和行业都在“山后练鞭”,卧薪尝胆,力求厚积薄发。暂时的困难,反而激发了中国经济居安思危的决心,更坚定了对中国道路的制度信心。

  内循环,发力在内,着眼在外。以国内内循环为主体,绝不是故步自封,更不是返回自给自足的“蜂巢式”经济社会。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形势越困难,越要保持开放、扩大开放,在变局中开新局,以超大市场的吸引力反制“脱钩论”,加快形成于我有利的国际经济内循环。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