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商业航天加速起飞
火箭冲天起 卫星入云霄
普通民众如何拥有自己的卫星
下一篇4 2020年11月0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开区商业航天加速起飞

 

  随着一阵轰鸣声,一枚黑色涂装的火箭腾空而起,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留下一道白色的尾烟,直至消失在天际尽头……11月7日15时12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公司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自主研制的“谷神星一号(遥一)” 运载火箭首发成功。星河动力首飞箭“谷神星一号(遥一)”是一枚怎样的火箭?成功发射有何意义?作为国内民营火箭公司聚集地、着力打造“飞天”场景的北京经开区还将有怎样的进展?

  卫星物联网+商业发射“双领先”

  星河动力成立时间不长,发展速度却很快。

  2018年2月,星河动力公司注册成立,定位为一家商业化运载火箭方案提供商,致力于实现低成本的火箭发射任务。成立之初,星河动力发布了“谷神星”“智神星” 两型商业运载火箭研制计划。其中“谷神星”主要承担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服务,“智神星”则用于执行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发射服务。

  作为经开区商业航天企业之一,本报曾持续关注星河动力公司的进展:2018 年5月,“谷神星”火箭一级发动机自主设计完成;同年9月,“谷神星”火箭一级发动机加工制造完成;10月,完成“谷神星”火箭200N上面级姿控发动机试车;11月,完成“谷神星”火箭一级发动机试车。

  2019年1月,完成“谷神星”火箭25N上面级姿控发动机试车;同年4月,完成“谷神星”火箭 2000N轨控发动机试车;7月,“谷神星”火箭三合一试验方案通过评审;9月,“谷神星”火箭三合一试验圆满成功,12月,“谷神星 ”火箭三级发动机试车完成。

  今年2月,星河动力公司一边抗击疫情,一边完成“谷神星一号/遥一”整流罩分离、惯组精振、上面级全系统冷试等试验;7月,完成“谷神星一号/遥一” 先进上面级姿轨控动力系统全系统热试车、电气系统全箭发火试验;紧接着,“谷神星一号”全箭与地面设备匹配试验圆满成功。

  虽然是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星河动力却赋予了它很多创新和首次。星河动力董事长刘百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采用了自主研制的低室压、高比冲、高装填比的姿轨控动力系统,实现了减重增效;采用面向低燃料消耗的火箭滚动通道简约控制技术,实现了运载效率大幅提升;首创基于三维实体建模和参数正交化的火箭模态精确预示方法,预示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等等。

  实际上,这次入轨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也再次开创了历史。当前,中国是继美国、新西兰之后第三个实现民营火箭入轨成功的国家。业内专家表示,本次发射,实现了卫星物联网+商业发射在全球范围内的“双领先”。而随着此次搭载的天启星座之一的11星等低轨道星座的进一步建设与更新,使得中国的民营发射服务产业将迎来持续发展壮大的机会。

  “与国有体制不同,商业航天以市场为主导,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我们就会提供什么样的火箭,未来将实现定制化的快速发射能力。”刘百奇说。

  而在液体火箭方面,星河动力规划了二级中型液体运载火箭 “智神星一号”,主打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一箭多星集群发射,其运力与 “长征二号丙” 大致相当。

  “智神星一号”是新一代绿色环保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中型液体火箭,采用与 SpaceX “猎鹰 9 ”火箭类似的多发并联先进构型,“智神星一号”将于年内完成40吨级主发动机的全系统地面热试车,星河动力将构建“固液组合、高低搭配、远近衔接”的运载火箭商业型谱。

  创新为构建“飞天场景”赋能

  星河动力公司所在的北京经开区,因为商业火箭企业聚集而被称作“火箭街区”。2019年10月,北京经开区在创新发布上提出打造“飞天场景”,商业航天产业成为区域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也因为“火箭”般的创新速度成为媒体追踪报道的热点。

  比如,与星河动力为邻的蓝箭航天公司,近日公布了在核心产品研制进度方面的显著进展。作为瞄准低轨卫星发射组网市场,着力于研制低成本中大型液氧甲烷的火箭公司,其核心产品朱雀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完成了控制系统与二级游机和主推发动机的匹配性验证,拟于近期进行火箭二子级发动机联合试车,计划2021年首飞。

  朱雀二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在研运力最大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产品。全箭总长49.5米,箭体直径3.35米,起飞推力268吨,起飞质量216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吨,并可通过芯级并联实现覆盖各类轨道发射能力。

  在星途探索公司,当前正按照既定的产品和商业规划路径平稳发展,立足亚轨道火箭、超音速巡航靶弹、航天技术咨询服务等业务,使公司快速具备“造血”能力,主线业务包括固体运载火箭、液体运载火箭、航天单机产品研制同步进行,并凭借强团队合作推动航天器快速商用。

  星途探索总工程师谢雪明此前透露,随着“探索一号”亚轨道运载火箭成功首飞,给10马赫以内速度需求的亚轨道运载市场提供了解决方案,该型火箭的商业订单正在陆续接入。同时,公司积极深化拓展防务市场,将推出D140、D200等超音速巡航靶弹产品,尽快实现首飞。

  九州云箭公司当前正在推进10吨、65吨两型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今年下半年将完成两型发动机的试验点火和产品定型测试。除火箭发动机主营产品外,公司小推力火箭发动机已获得市场订单,目前正在积极开展产品开发。“公司今年的合同收入有望实现新突破,并形成研发、制造两个基地。”品牌副总裁刘洋说。

  宇航推进自主研发的沧龙一号液氧/LNG液体火箭发动机完成全尺寸燃发器-涡轮泵联试样机的装配及交付。与此同时,自主研发的天隼系列姿轨控01批“150N、600N”发动机完成总装交付,顺利实施天隼姿轨控“150N”发动机的地面热试车。所有试验按照预定程序圆满完成,各项设计指标与设计值吻合良好。此外,其他火箭企业、小卫星研制、航天测控、遥感应用企业都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创新持续为经开区商业航天产业赋能。

  多重利好助推商业航天产业加速跑

  今年6月,发布的《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南箭北星”布局。该《行动方案》明确了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等,推进央企和北京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探索财政支持发射保险补贴政策,围绕星箭总装集成、核心部件制造等环节,构建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优化和稳定“南箭北星”空间布局。“南箭”布局北京经开区大有作为。

  近年来,中国人逐梦太空的步伐越走越快,除了传统的“国家队”,民营企业的身影频现。而在北京经开区,就有众多民营航天企业扎堆发展。“国内知名的商业火箭公司大部分都聚集在北京经开区,这也是推进北京市‘南箭北星’布局的重要内容。”业内专家说。

  “看到这样的表述,充分肯定了以蓝箭为代表的民营航天企业在经开区的发展成果,也为我们实现新发展提供了指引。”蓝箭航天CEO张昌武说,蓝箭将研发中心布局在经开区,未来将在政策指引下,不断强化和保持自主研发的能力,成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

  政府描绘商业航天产业新蓝图,而经开区商业航天企业也凭借研发创新实力赢得认可。在星河动力公司火箭入轨的前几天,宣布不久前完成A轮2亿元融资。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快液体运载火箭“智神星一号”的相关研发工作和固体运载火箭“谷神星一号”的批产能力。

  9月初,蓝箭航天公司宣布一次性就拿到了1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根据透露的信息,老股东鲁信创投、弋盛投资、聚卓资本等继续追加投资,说明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创新充满信心。融资将为朱雀二号系列液体运载火箭产品的研制提供充足保障,持续构建公司独有的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研制及批产能力。

  长期关注经开区民营航天产业发展的未来宇航创始人牛旼,就投资商业航天企业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开区有着发展商业航天的独特优势,因此,经开区在布局好“南箭”上可以大做文章。作为投资人,他非常看好未来商业航天的发展,尤其是经开区商业航天企业在火箭制造业上的发展。

  经开区为包括商业航天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了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北京经开区在实施的产业链链长制中,提出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未来,北京经开区还将继续加大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支持,重点吸引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区落地,形成涵盖从总体设计研发、到关键技术部件开发、生产制造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融媒体中心特派记者 方针 酒泉报道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