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当小挂钩碰上垃圾分类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日,家住荣华街道梅园小区的居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小区物业通过为垃圾桶站的吊环拉环增设自制小挂钩,同时解决了厨余垃圾桶开盖固定和厨余垃圾破袋问题。
随着荣华街道各小区标准化垃圾桶站建设的推进,居民对四分类垃圾桶上的吊环拉手已不再陌生。定滑轮原理的使用,使居民们在投放垃圾时只需轻轻一拉绳子即可打开垃圾桶盖,全程无需触碰。此举既解决了部分居民因排斥接触垃圾桶盖不愿参与垃圾分类的情况,也成为各社区内的一道风景线。
但在使用过程中,梅园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又发现了新问题:按照北京市垃圾分类投放相关要求,厨余垃圾需破袋后再倒入绿色垃圾桶,为此,居民们在投放厨余垃圾时需一手拉吊环,另一只手单手破袋倾倒,手部容易沾染污渍,存在投放不便情况。为此,小区物业经过观察,想出了在厨余垃圾桶吊环拉手上再加装一个自制挂钩的方法。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挂钩一端被牢牢固定在吊环拉手上,另一端类似于平帽铁钉,弯成90度。使用时,居民们既可以用拉吊环的手同时固定挂钩,然后在垃圾桶正上方利用该挂钩破袋,使厨余垃圾直接抖落进桶内,也可以在打开厨余垃圾桶盖时,将这个延长的挂钩挂在垃圾桶边沿,配合吊环拉手实现垃圾桶盖悬空固定后,再腾出双手将厨余垃圾从袋子里倒进桶内。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破袋问题,为居民源头分类投放厨余垃圾提供了便利,而且因不用直接接触厨余垃圾,居民也不用再为清洁洗手而发愁了。”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日常参与垃圾桶站的守桶人员反馈,自制挂钩的增设得到居民的认可。对此,荣华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各社区居民实际需求,街道也计划在其他小区推广这一办法,为更多居民提供厨余垃圾投放便利。
■ 记者短评:
一个挂钩发挥两种妙用,用于破袋端的圆形平帽形状,在方便居民们破袋的同时,也不易造成划伤。“小”挂钩发挥的作用其实并不小,更重要的是,物业为推动居民源头分类的主动思考和行动。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一个微小的改变便足以撬动人们固有生活习惯的转变。在垃圾分类这项全民参与的持续事业中,只有垃圾好“扔”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垃圾源头分类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