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新冠后,成都20岁女孩赵某某的个人生活被放到了几亿网民的“窥私镜”下。引爆舆论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疫情期间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
流调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但为何流调之后,病例乃至亲属信息总是无法得到妥善的保护?患者信息的泄露也不禁让人联想到疫情期间的日常扫码、填表等,似乎到处都是信息泄露的风险点。
防控需求与过度索取的平衡点在哪?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能否兼顾?大数据是否会带来个人隐私的泄露?完整的数据保护体系如何建立?带着这些疑问,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4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寻找疫情期间个人信息保护之道。(见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