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1年 星美控股迎退市终局
直播利润收窄 中腰部主播“过气”
下一篇4 2020年12月1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市11年 星美控股迎退市终局

 

  经过半年的复核,星美控股仍没有逃离退市的结局,于12月14日正式被取消上市地位。作为国内主要影院运营商之一,星美控股曾凭借着超300家影院的规模在市场中占有不小的地位。2018年是星美控股下滑的起点,从分拆上市计划未能成行,到拖欠员工及供应商工资和货款,再加上其他债务问题,星美控股高楼渐塌。对于星美控股而言,退市并不是终点,经营方面的问题也不会随之消散,想要东山再起,难度不小。

  14日起退市

  “联交所宣布,由2020年12月14日上午9时起,该公司的上市地位将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条予以取消。”香港联交所的一则通知,宣告了星美控股的退市结果。

  这不是联交所首次对星美控股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公开资料显示,星美控股的股份自2018年9月3日起已暂停买卖。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条,若该公司未能于2020年3月2日或之前复牌,联交所可将该公司除牌。

  今年5月,上市委员会曾决定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条取消星美控股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随后,星美控股寻求由上市复核委员会复核上市委员会的裁决。但最终,上市复核委员会维持了上市委员会取消星美控股股份在联交所上市地位的决定。

  随着此次正式退市,星美控股自2009年在联交所挂牌的11年上市路正式画上了句号。然而,该公司近年来所面临的经营挑战并没有结束。

  自2018年以来,经营了超300家影院,并在影院市场占有不小规模的星美控股突然爆发出一系列危机:最多时旗下2/3的影院暂停营业、不少影院员工薪酬未能按时发放、拖欠供应商货款及片方版权费达数亿元而被诉至法院、部分影院被列入失信名单等。大量问题的同时爆发令星美控股瞬间跌入谷底,公司业绩也变为亏损数十亿港元。

  即使到了2020年,距离当时问题爆发已过去了两年,但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据天眼查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星美控股与成都分众晶视广告有限公司因广告合同纠纷而多次走上法庭,同时还被上海东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告上法庭坐上被告席。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星美控股旗下影院也多次因年初的电影票退款超过半年仍未能到账、影院停业致会员卡余额无法退还等问题,被消费者投诉。

  寻求外援无果

  为了解决自身面临的经营挑战,星美控股曾试图寻求外援。

  星美控股与星美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美文化”)曾就有关可能向星美文化出售星美控股实益持有之附属公司,成都润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星美控股实益持有的其他所有位于中国的影院全部股本权益的共同意愿订立无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

  随后,英皇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全资附属公司Time Oasis Limited又透露了收购某些星美文化权益的意向。

  不过,到了今年9月,星美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星美文化尚未就可能出售事项达成正式协定,Time Oasis Limited在进行尽职调查,并就收购全部或某些押记股份进行谈判后,便不再有进一步的消息传出。

  而在债务重组方面,星美控股此前已宣布与贷款人及债权人进行积极磋商及讨论,包括将彼等的债务或部分债务转化为星美控股股权等。但同样是截至今年9月,星美控股在透露与贷款人或债权人并无订立或协定有关协议或实质性条款后,便再未透露更多进展。

  此外,星美控股曾表示先前有某些人士表明了对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电影业务感兴趣,但尚未收到任何投资条款清单以评估其收购条件。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下资本对影院市场的布局已更为理性,而星美控股的经营困局则是摆在有意者面前的首要难题。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尽管星美控股暂未公布2019年的业绩,但2017年和2018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29亿元和38.28亿元。

  对此,影视传媒行业分析师曾荣认为,今年以来影院市场整体因多个月的暂停营业而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令各方看到了影院市场存在的经营短板,因此从业者在布局中也更为谨慎,更不用提接手星美控股相关权益。

  非理性布局自缚

  星美控股之所以走到如今的局面,与之前的布局尤其是扩张收购新影院等动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3年时,星美控股旗下的影院数量仅为83家,此后该公司不断扩张,截至2017年底增至365家,中间仅用了约四年时间。此后,星美控股还曾试图冲击400家影院的规模,但因各种问题相继爆发而未能成行。

  而星美控股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由于公司新收购影院,且以上影院的营业额没有达到预期值,同时财务和销售成本都在增加,所以才导致了集团亏损。

  某影投公司经理周翔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除了今年因受到特殊时期影响使全国电影票房的增幅未能延续外,前几年国内票房均保持增长,但也能发现增幅有所趋缓,从近50%的增幅降至10%以下,更趋于稳定,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影院和银幕数的年增幅却曾一度超过了票房增速。“虽然部分城市或地区的影院市场仍有新影院的发展空间,但不少新影院的落脚点并未进行理性判断,导致无法获得预期效果,再加上新影院从开业到实现盈利中间需要一个过渡期,大量新影院的出现也将令成本增加,却无法获得对等收入的情形,带来较大的经营负担。”

  针对旗下经营问题的处理进展以及后续的发展计划,北京商报记者向星美控股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对方的回复。

  当下国内影院市场虽然已经陆续恢复营业,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也存在着挑战,同时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处境。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经过今年这一轮变局后,影院市场也发生了倒闭、收购等情况,而此后影院市场的集中度会更高。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