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亮出“十三五”产城融合成绩单
2020年12月21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建城 科技强城 服务立城 文化兴城
经开区亮出“十三五”产城融合成绩单

 

  展开“十三五”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处着墨都令人心潮澎湃。

  回眸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年奋进历程,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产业建城”“科技强城”“服务立城”“文化兴城”的产城融合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贡献亦庄力量。

  一座聚焦“高精尖”的智造之城,五年来日新月异

  1.8万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几乎不怎么开灯,看不见传统工厂的人来人往,传进耳朵里的只是机器运转的微弱声音,抬头是密布的天空传送带——在小米的黑灯工厂中,每分钟可自动生产60部智能手机,效率比传统工厂提升60%以上。

  在脉动着“高精尖”的经开区,小米亦庄智能工厂自然不是孤例。数据显示,经开区目前共有47家知名企业获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其中15家企业已获得“北京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称号,7家企业获得北京市“制造100”工程项目资金支持。已汇聚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家企业,9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140余个。

  五年来,经开区优先布局智能制造重点产业,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探索出以自动化、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等相关技术与制造业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亦庄路径。

  包括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占全市比重逐年上扬。规上工业总产值规模呈现万亿级跨越的态势,在全市实体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精尖自主可控发展的旗帜性、战略性阵地作用进一步凸显。

  五年来,国家网络安全园信创园、集成电路双“1+1”工程、北斗产业创新基地、光刻机、新一代集成电路等“硬核”项目先后落地,全球首颗共享卫星发射升空,经开区国家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等相继落地。

  “为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推进机制日臻完善,构建‘1+1+N’产业政策体系,创新‘链长制’,建立‘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强化‘七促’机制,打出了协同对接、资源供给、空间载体保障的‘组合拳’。加快上下游产业生态培育,产业链已达36个,形成了向全门类高精尖产业全面发力的产业架构。”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梁胜说。

  一座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开放之城,五年来稳步布局

  今年9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在经开区正式挂牌,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加大先行先试的力度,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高精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和园区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亦庄经验”。

  “十三五”以来,经开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引,一系列变革全面开启。

  机构改革全面推进。经开区坚持“小政府、大社会、专业化、社会化”原则,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建立“审批-管理-执法”链条式工作机制,推进权限集中行使,实现7000多项处罚职权集中使用194项和行政审批职权一章办理,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幅提升行政效能。

  “机构改革决不只是改名字、换牌子,关键是改理念、改功能,是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最终要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良性互动,实现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同步发力。”经开区工委书记王少峰表示。

  营商环境加速优化。出台《建设营商环境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率先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画出政商交往“导航图”、纳税服务出口退税速度位于北京市前列,企业办事省时省力,荣获全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园区。

  产业用地政策升级。先后推行土地先租后让、达产出让、试点代建标准厂房等,制定存量工业用地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工作试点方案,不断促进产业空间配置与发展需求相适应,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人才体系日臻完善。出台“人才十条”,将人才分为亦城顶尖人才、亦城杰出人才、亦城领军人才、亦城优秀人才四大类,围绕“奖、扶、培、服、住、医、教、户、行、誉”人才创新创业十大要素,打造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每年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成立国际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综合服务。

  拥有更大改革自主权。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权力和办理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决定》,赋予经开区165项市级管理权限,在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范围内行使;赋予经开区2361项区级管理权限,在165平方公里新扩区域行使。目前,已实现由经开区在亦庄新城行使2509项行政权力,在核心区行使区级人民政府行使的职权,做到“经开区事经开区办”,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管理新样板。

  一座深耕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之城,五年来与时俱进

  “提出设立产业化公司后,只用了3天,我们就拿到了经开区办公室的钥匙。”2019年,数字光芯总经理孙雷把“梦想实验室”搬到了经开区。在快速为企业解决注册和办公场地问题后,经开区又依托区内芯片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协助企业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数字光芯片在3D打印机领域应用的产业化。

  五年来,经开区全力支持技术创新。全区累计研制世界首款新能源汽车智能换挡电驱动系统等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24项、新技术46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有效发明专利近万件,PCT国际发明专利近9000件,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经开区第三名,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国家级研发机构2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2家,北京·亦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揭牌,培育独角兽企业4家,隐形冠军企业4家,瞪羚企业783家,金种子科技型企业62家,形成了创新型企业成长梯队。首发人才基金,打造了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创新生态体系。

  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经开区累计实现400项“三城”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落地,初步构建了“南北协同、产研互补”的发展格局。

  梁胜表示,经开区通过“政府签约落地、孵化载体承接、企业自主对接”等多种方式积极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奏响的是“找得到”“引得来”“落得下”的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

  一座有远见的幸福之城,五年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凉水河畔天蓝水清,花香满径,三五成群的野鸭不时游过……

  今年11月,凉水河经开区示范段成为北京市也是华北地区唯一一个入选首批国家级示范河湖建设的河湖,这是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水生态治理的成果,也为北京市河湖建设与管理树立了一面旗帜。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五年来,围绕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景观靓城、文化兴城推动亦庄新城绿色规划升级,打造了“人、城、境、业”高度契合的美好城市图景。

  城市治理更加精细。成功入选“无废城市”试点,成为国家级经开区唯一代表,在全国率先创建工业绿建集中示范区,“互联网+”精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全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坚持职住平衡建成多种类住房保障体系,有力支撑产城融合,成为无“大城市病”的标杆。

  坚持打造绿色宜居城区。路网密度达到4.7公里/平方公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G基站数量领跑全市,在全市率先实现主要公共区域WIFI信号免费全覆盖;继全市率先全域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之后,开启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提前2年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居于全市最高水平;南海子公园及二期等5个大型生态公园建成投用,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座坚持党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城,五年来不忘初心

  瀛海镇、马驹桥镇、台湖镇、旧宫镇……亦庄新城规划版图上,这些属于大兴区和通州区的地方也囊括其中。与北京其他新城不同,亦庄新城中有8个镇是属于大兴区和通州区的,跟主导新城开发建设的经开区并无隶属关系。三区建一城,如何协调推进?

  党建创新破题亦庄新城建设。近日,经开区工委与荣华街道工委、博兴街道工委以及大兴区、通州区在亦庄新城范围内的八镇党委签署共建协议书,共建亦庄新城党建协同发展先锋区。

  “三区将探索区域化党建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深化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王少峰说。

  关键时刻见协同的力量。日历翻回到2月,新冠疫情肆虐,在迅速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追产达产工作中,大兴区和通州区八镇为经开区返京复工员工解决了居住问题;同时经开区主动向两街八镇提供防控资金和物资。

  在这背后,是亦庄新城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在发挥力量。年初以来,经开区与通州、大兴建立了协同对接机制,构建起兼具预防、监测、诊疗、监督、处置、服务保障等功能的联防联控共同体。

  在党建引领下,亦庄新城同心同向同行交出了高分答卷。截至三季度末,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亦庄新城新扩区域今年1-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320亿元。

  5年来,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经开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经开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提炼非公等九个领域党建工作指引,形成“1+1+9”基层党建制度体系。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统筹推进物业管理和垃圾分类两件“关键小事”。印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推进亦企服务港建设的实施意见》,在亦庄新城范围内筹备建设11个亦企服务港,打造党建引领为企业服务综合体,构筑了为企业党务、政务、服务合一的“务联网”。

  扬帆待航“十四五”,砥砺奋进又一程。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经开区将继续奋力前行,绘就新时代蓝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