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为什么会犯愚蠢的错误?”这个话题颇为有趣,似乎多数人在或丰或简的人生阅历中,都曾灵感突至地“聪明”过那么几回,而亦常是在“舍我其谁”的关键时刻,“聪明”竟倏忽蜕变为“愚蠢”,每每讶异、错愕复慨叹,捂脸击额懊悔不已,可是,“重蹈覆辙”恰又似“聪明人”的“必由之路”——怪矣哉!若是用“聪明过了头”或“聪明反被聪明误”等老话来诠释吧,貌似又仅仅止于八卦笑谈,难以令人信服。好在术业有专攻,以色列作家雅各布·布拉克凭借自己的科学实践与人生积淀于此“现身说法”,教你我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艺术科学知识去探究生活、审视人性,去克服认知偏见,去收获希望与幸福。
不过,隔行如隔山,相信读者诸君多数亦同笔者一样,对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却又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的专业术语、科学原理等难有多大兴趣。作者的高明之处,恰在于能在无知无觉间,以数量可观的鲜活案例与通俗有趣的语言风格,给我们生动阐释、详细解析了一系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社会心理学相关原理,并进一步引领你我去尝试运用这些原理,然后更好地开始学习、高效工作并融入生活。生活是理论之本,实验是原理之基。且看作家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而驳杂:先后于以色列理工学院和美国哈佛商学院毕业,做过海军军官,创办过管理咨询公司,成立长青投资公司——以色列风险投资产业的先驱,直至最终离开商界,致力于写作和社交活动……正如作者坦言,“在这些年间的经历中我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军事、商业和慈善事业的背后都是人,而人的本质靠心理学传达”,而这份“传达”却非从理论到理论,它更像一个摒弃了“专家”“作家”头衔的邻家长者,蔼然,慈祥,眼睛里漾着欢快的笑意,在跟他的读者唠家常、闲聊天,那些原本高深的枯燥的难懂的社会心理学专业知识,就这样与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茶一饭及一念一笑等交相融溶。
全书分作四章,各章内容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贯通:《生活值得过下去》《聪明人为什么会犯愚蠢的错误》《一切有序》《喧哗中的孤寂》。作者在首章即谆谆指出,“生活总会为你开另一扇窗,叫明天”,教我们“逃离矩阵”——困扰我们生活的错失恐惧症。反观自我,委实尴尬。先哲有言,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如今,我却悄无声息地陷溺于“‘错失恐惧症’俱乐部”而一度不能自拔,似乎分分钟不看“头条”,不刷微信,内心里便会惴惴然若有所失。即便在使用社交网络的人中,“大约有56%是这种现代病患者”,但我原本却是以“书虫”自诩的呀!好吧,好吧,且让我试着采取“足够好”这一方法与策略来直面困扰,改变现状。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章中,我们还将发现最终测试结果的有限重要性、谦逊者可以走更长的路,以及我们所能控制的幸福的10条法则等。而《聪明人为什么会犯愚蠢的错误》这一章,作者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从“聪明”到“愚蠢”的行为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伴随着我们日常生活决定的一些普遍的偏见,即便难以置信,实际上我们却对自己近乎陌生,不仅无知,还会过分自信,而事实上,“智慧是那些认识到自己知识局限性的人的一种道德品质”……
最后一章的阐述极富诗意和哲理,作者由“我,我自己,他人眼中的我”剖析始,继而谈到“秘密面前没有朋友”,复又探寻“我们是更相似还是更不同”“尴尬的丰富含义”,以及我们对竞争对手的厌恶根源等。“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智力的局限性和对偏见的敏感性……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相似,那么我们就能够用包容、慷慨和接纳的态度为人处世,而这种态度可以给所有人带来希望,但首先是可以给我们自己带来希望。”掩卷之际,作者的殷殷叮咛一直响在耳畔。愿你我都能重新审视自己,并在书中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