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入局 零售巨头争相玩支付
发改委预告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今年春节怎么“吃”
利好趋势走弱 白酒股集体下滑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01月2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改委预告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去年,我国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背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无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月19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1月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情况和计划进行了介绍。会上发改委透露,今年将修订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并将通过多种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酝酿新版负面清单

  今年,国家发改委将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多项改革。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在发布会上介绍,将制定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并修订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建设统一大市场。

  据了解,自2018年12月正式发布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来,通过三年落地实施,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确立了市场准入环节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实现了“非禁即入”。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伊始,就明确了每年动态修订的工作机制,及时回应市场主体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的呼声。经过三轮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已于去年12月正式印发实施。2020年版清单与2018年版清单相比,事项数量由151项缩减至123项,缩减比例达到18%,与2016年试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328个事项相比,缩减比例高达62%。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2020年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清单的修订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实现平等准入,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CEI中国企业研究所秘书长唐大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是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逐步走出计划体制的旧框架,更多地开放市场准入,拥抱全球化时代。预料未来几年每年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缩减”。

  未来,唐大杰希望尽早开放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市场准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率和质量。也应该注重竞争中性原则,对国资、民资、外资等不同所有制资本一视同仁。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除了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我国还通过各项举措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去年4月9日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是个例子。

  唐大杰表示,这对于形成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和数据五类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推进改革试点,尤其是在土地交易、劳动力自由流动这两个方面。

  新的一年,据赵辰昕介绍,国家发改委还将制定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2021年重点任务,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协调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市场要素的整体配置机制已经向着更加全面化、更加有效的方向转移,如今的市场要素配置已经更符合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属于一种更加实事求是的要素配置方式”。

  除了资源配置更加完善,在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改革方面,我国也已在去年实现了国家油气管网集团的重组和正式运营,“X+1+X”油气市场体系初步形成。2021年,国家发改委将推进油气行业竞争性业务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推进铁路货运市场改革,开展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综合试点。

  此外,去年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组织开展四批200多户混改试点,已完成试点主体任务的企业改革后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实施股权激励的试点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幅超过20%。今年,国家发改委将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范有序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推进培疗机构转型养老,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

  市场化营商环境再提升

  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是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首先,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继续精简行政许可、优化审批流程,推进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进一步推行公正监管。加快完善优化营商环境“1+N”法规政策体系,及时修订废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规定。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有效做法。

  根据2020年10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我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已经取得成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所有省区市,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过500亿条,基本构建起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制度,“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逐步成为市场监管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营商环境的优化实际上最核心的依然是降低行政成本,降低行政对营商的干预,尽可能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江瀚指出。

  为此,我国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同步提升线上线下办事便利度,增强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普及应用,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整合共享,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年均净增市场主体1247.7万户,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从84名上升到31名。唐大杰指出,除了中央重视、地方立法外,更重要的是要专注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终转化到企业利润增加、就业率提高、个人收入上升这几个指标上来。要紧扣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原则,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生产要素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吕银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