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南城科创论剑
2021年01月2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亦庄:南城科创论剑

 

  【编者按】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点。“十三五”圆满收官,首都站在新起点,北京商报特别策划了一组关联报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一方面,借由地铁线路串联起一系列城市地理地标,回顾北京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由此产业升级、城市治理跃迁、民生福祉增进“尽收眼底”。另一方面,继往开来,紧扣北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邀请多领域权威专家各抒己见,为北京落实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凝聚共识、准备锦囊、探索路径。

  2018年12月30日5时5分,地铁亦庄线亦庄火车站A口和D口的铁栅栏门被工作人员缓缓拉开,这座线路图上“看得见却到不了”的终点站正式启用。这意味着,运行已八年有余的地铁亦庄线所有车站全部启用,实现了满图运行。

  地铁亦庄线让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与外界的联通能力有了几何级的扩增。运营十年,这条地铁线不仅见证了北京经开区从开发区到一座创新城的蜕变,也见证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足迹。

  最红线路

  地铁亦庄线是北京市第十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起自丰台区宋家庄站,途经朝阳区、大兴区,终点止于通州区亦庄火车站。北京经开区在北京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让亦庄线成为了北京地铁线路中“人气最旺”的线路之一。

  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以下简称《发展年报》)中显示,北京地铁4号线上行、1号线上行、昌平线下行等12条线路早高峰时段最“挤”。其中就包括亦庄线下行,即宋家庄-次渠方向。《发展年报》称,地铁亦庄线拥挤度大于0.9。

  家住海淀的翁先生因为业务原因,一个月大约要去五六次北京经开区。“我可是地铁亦庄线最早的一批忠实乘客。在这条地铁线路开通前,没有特别的急事时我都是坐公共汽车去,不夸张地说,单程就要近3个小时。”翁先生介绍说,地铁亦庄线开通后为他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开通这些年,这条线路的乘客越来越多,特别是早晚高峰的时候,以前那种近似于乘坐‘头等舱’的‘待遇’一去不返了”。

  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客流,从2020年4月8日起,亦庄线采取超常超强列车运行方式,工作日早晚高峰最小运行间隔缩至3分钟。

  从零开始

  地铁亦庄线客流量飙升的背后是北京经开区高速发展的路径缩影。

  发轫于1992年的北京经开区,是北京被国务院批准的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经开区范围内的7平方公里被确定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也就是说,北京经开区可享受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重政策。

  同时,在北京经济转型发展中,布局了“三城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经开区就是其中的“一区”。

  2019年12月11日,《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规划》明确了要建设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的目标,规划了约225平方公里的范围,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性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中心正在北京城南崛起。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经开区目前入区企业从最初的十几家已跃升到2万余家,其中不乏奔驰、拜耳、京东等数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智慧出行、智慧制造、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智慧场景在这里成型,众多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成果,正不断给经济赋能,不断惠及百姓生活,也共同构成了北京市高质量发展体系。

  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王少峰说:“经开区既是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也是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抓好高精尖项目落地,做好政策服务、环境服务和生活服务,提前谋划产业布局,将有力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奔跑的新场景

  作为北京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在钢轨上“飞驰”的北京经开区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实现了0.1%、0.7%、1.9%三连涨之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出北京经开区经济强劲复苏的态势持续向好,2020年1-9月,北京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

  2020年6月,北京经开区制定了新的产业规划,提出以实现6000亿元产值目标进一步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等。

  北京经开区聚焦的这些主导产业也成为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创新发展实现瞩目的成就,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硕果累累。特别是当下,北京市正大力为创新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新实验空间,而且在不断加速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大众的进程。

  镜头拉回到北京经开区。覆盖京津冀85%交通场景的封闭测试基地、全面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集智慧和绿色于一身的国家级“绿色工厂”……不久前,北京经开区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

  2019年,北京经开区提出要建设“场景新城”,让城市成为创新的第一现场,力促产业落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陆续发布了“飞天场景”“5G场景”“无废场景”等。

  眼下,轨道交通与北京经开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效能正持续释放,而这一红利将进一步显现。2020年底,全长13.25公里的亦庄有轨电车T1线开始试运营。

  区域快线S7线、M17线、M21线……在未来的15年,北京将进一步织密北京经开区的轨道交通网,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三城”、雄安新区联系得更紧密,让“一区”“跑”得更稳、更快。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 “十四五”怎么干·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制定关键核心领域技术路线图。

  科技创新需要整合资源

  在北京经开区的街头,总能看到正在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就是这样一座京南小城,在2020年为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贡献了50%的份额,而北京经开区只是北京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缩影。

  科研产出连续三年全球第一、位列全球创新中心第五位……一连串亮眼的数字折射出北京的创新力量。规划纲要指出,北京经开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制定关键核心领域技术路线图,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在车规级芯片、电池生产、整车制造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科技创新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北京的创新品牌。北京的科技创新固然是全方位的,但也要突出中关村的科技创新标志性引领作用,在“十四五”时期,应该进一步确立中关村的品牌战略,使中关村成为北京乃至中国创新的代名词。

  在中则智库(北京)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智国看来,推动“三城一区”的融合发展,首先是要加强前沿创新布局与技术赛道上的协同。结合“十四五”规划全市科技创新布局,加强“三城一区”在未来科研攻关、创新领域和技术突破方向上的协同,既要有各自功能定位、主攻方向,也要有所错位,有效衔接,协同作战。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与服务体系上的协同。建立全市统筹的科技资源平台与服务体系,实现‘三城一区’科技平台、科技资源的共享,科技服务体系的对接,共同营造资源一体、服务协同的大创新服务生态。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重点产业发展上的协同。要发挥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统筹服务平台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源头技术、项目、团队的梳理,建立‘高精尖’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库、项目库,与‘三城一区’规划发展重点产业方向结合起来,培育与区域功能定位相符合的高精尖产业集群。”陈智国补充道。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规划纲要也指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培育硬科技独角兽企业。

  “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三个科技创新中心来看,北京的优势是科研院所,企业创新相对较弱。”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表示,企业是从自身的市场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因此企业是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最有效方式,“十四五”时期,北京应该在政策上鼓励企业更多地投入创新。

  此外,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北京提出了实施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赵弘看来,数字经济包括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十四五”时期,北京既要用数字技术改造已有产业,推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更加便捷高效,提升科技含量和质量。同时还要发展数字产业化,通过在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产业链条,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宗泳杉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