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上新”文创公司 文玩IP如何再升级
杨涛:方寸葫芦“烙画”百态
刘丛:寻宝文创的文玩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02月2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涛:方寸葫芦“烙画”百态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晓钰)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许多文玩爱好者对匏器情有独钟。匏器,又名葫芦器,是一种将天然植物与手工艺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爱好葫芦器的文玩人来潘家园市场时总少不了去一家名为聚艺堂的店铺,虽然是一处面积不大的展示窗口,但经店主杨涛之手卖出的葫芦器却已有成百上千种。

  从个人经历来看,杨涛算是一名跨界者。此前在国外学习多媒体设计,从事三维动画行业近十年时间。2016年,杨涛在潘家园市场里开启了聚艺堂,从事匏器的手工艺制作与经营。谈及转型文玩,杨涛表示:“此前在做国漫的时候,专研传统人物形象在服化道方面的设计美学,无论是做哪个行业,只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承袭发扬下去,就是我工作的动力。”据了解,杨涛在转向文玩创业后,结识了多位从事葫芦烙画的非遗大师,自此以葫芦为“纸”、烙铁为“笔”,一干就是近六年时间。

  匏器的制作工艺,包括葫芦上的绘画在内,是一门颇复杂的学问。据杨涛介绍,葫芦烙画,也称为火绘、烫画。传说这门手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那时是火针刺绣的方式——将铁针烧红,在器物的表面上灼烫,形成图案。清代中期后,火画、压花、刀刻等制匏工艺相继出现。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发展到手艺人用电烙铁绘制,烙画笔应运而生,有粗细、圆扁各类笔头可以替换使用。“葫芦烙画,要看的是手艺人的画工,看神韵与润色。明暗调子、渐变色过渡得好不好,笔触干不干净,手抖不抖,都是鉴别一个烙画作品好坏的标准。”杨涛表示,一个熟练的手艺人一天可以制作好几个小葫芦,但要做成考究的精品,要耗时多日才能做出一个。

  如今,聚艺堂的主要客群里不仅仅有老北京、老藏友,还汇聚了形形色色的年轻玩家及各个领域的从业者,大家都是本着对葫芦工艺制品的喜爱聚集到了一处,喜欢在器物方寸间赏百态气象。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精致的小把件最为畅销。

  有多年媒体设计经历的杨涛,与潘家园文创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如今,杨涛的烙画葫芦作品也出现在了潘家园礼物店中,“我们会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寻找并设计制作个性、潮流的新题材。未来也会继续跟潘家园文创保持密切合作,挖掘潘家园特色,将品牌标识、特色IP等通过烙画工艺展现出来。”坚守传统一脉的杨涛,表示会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

  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当下葫芦器市场上有许多激光雕刻机印制的产品,售价为数十元,与手工制品差价较大。对此,杨涛表示他与聚艺堂只做手工艺品,“虽然流水线生产的葫芦确实能走量,但我还是选择坚守,相信传统手艺与原创设计的价值”。杨涛指出,行业里也存在着作者互相抄袭、仿制的乱象,但只要坚持原创与精细制作,总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