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疫情再起。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一周之内已波及11个省份。感染者大多有跨地区旅游活动,疫情进一步扩散风险仍在加大。秋冬正值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专家综合研判,今冬明春可能存在流感和新冠叠加的风险。如何加强秋冬疫情防控?10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解答。
本轮疫情由境外输入引起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关于本轮疫情传播链总体比较清晰,截至10月23日24时报告的133例感染者中有106例与旅行团传播链有关,涉及到13个旅游团或自驾游。
源头还在流调溯源中。根据现有的流调和病毒测序结果,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此前疫情的同源性低,提示本次疫情是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
吴良有介绍,此次疫情波及范围广,目前发现的跨地区感染者绝大多数与旅游团或自驾有关,潜在风险人员的跨地区流动性大,涉及到的省份较多,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同时传染性强,本起疫情的病毒为德尔塔变异株,部分病例的呼吸道样本病毒核酸载量高,提示病毒排毒量大、传播力强,在暴露人群中引起续发传播的风险高。
总体上看,目前疫情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非旅行团的病例数量开始增加。预计随着风险人群排查和筛查工作持续开展,未来几天发现病例数将继续增多。疫情波及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
存在新冠、流感叠加风险
秋冬正值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我国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3月以来,全国流感活跃度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尤其是9月以来,我国南方一些省份流感活跃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专家综合研判今冬明春可能存在流感流行的风险,如果再出现新冠的话,可能出现叠加的风险。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对婴幼儿和老年人接种之后可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接种新冠疫苗也不能代替流感疫苗。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中已经确定了接种流感疫苗的优先人群,包括老人和孩子都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目前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在14天以上。
从整体秋冬防控来看,吴良有表示,近期将继续坚持把外防输入的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坚持人、物、环境同防,进一步严格入境集中隔离点管理;从严落实监测预警措施。针对机场、港口、医疗机构、隔离场所、冷链作业等重点岗位人员做好风险等级的划定;强化防控力量储备和应对处置。
同时,建立卫生健康、公安、工信等多部门组成数量充足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分梯次组建流调小分队,要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疫情流调处置的能力,加强核酸检测队伍的储备和能力提升,储备足够数量的集中隔离点和隔离房间,建立备用隔离点清单,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够迅速启用。
发生疫情后指导地方及时激活应急指挥体系,紧紧围绕疫情处置黄金24小时的时间节点,现场流调处置要做到“2+4+24”,即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的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感染者居住场所、工作场所、行动轨迹、家庭成员关系等具体情况调查,为后续的风险人员排查、区域管控等措施落实赢得时间,争取防控主动。
加强针接种工作启动
疫苗接种仍是新冠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手段。截至10月2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4472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0.6762亿人。
根据专家研究论证结果和疫情防控需要,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启动了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完成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灭活疫苗和天津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可进行一剂次的加强免疫。
目前,加强免疫接种优先在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中开展。同时,各地统筹考虑口岸、边境、重大活动等疫情防控需要和60岁及以上等感染后导致重症风险高的高危人群等因素,扩大加强免疫接种人群范围。
在疫情短时间内不会彻底结束的情况下,不断地接种新冠疫苗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看,随着接种疫苗时间的推移,一些人的中和抗体水平在下降,保护效果在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免疫可以提高抗体水平,是快速让抗体水平反弹的一项措施。
“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病毒是新病毒,现在用的疫苗也是新疫苗,这里包括了多条技术路线。要确定它的最佳程序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一个理想的疫苗我们希望通过全程免疫后起到很好的效果。即使后面需要加强,它的加强剂次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希望将来有更好的疫苗,有更好的接种程序来达到牢固的人群保护效果。但不断地加强免疫、不断地开展加强接种不是我们最终的选择。”王华庆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
· 相关新闻 ·
两名负责人被刑事立案 北京加强药店“哨点”作用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晨婷)10月23日12时至24日15时,北京新增5例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例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本轮已累计报告14例确诊病例及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本轮疫情中,两名确诊病例确诊前曾前往昌平区两家药店多次购买退烧、止咳等药品,但药店均未登记顾客身份信息,未要求顾客扫健康码、测温等,延误防控时机。目前,昌平区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例。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通报,两家药店负责人未依照规定,要求购买人进行“健康宝”扫码登记、体温测量,未进行药品销售信息实名登记,造成新冠疫情传播危险。目前,公安机关已分别对两人刑事立案侦查。此前,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给予药店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为避免类似案例再次发生,北京已进一步升级药店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福义介绍,对进入药店有发热症状的购药人员,停止销售“四类药品”,引导至发热门诊就医。“四类药品”包括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类药品,也可称为“一退一止两抗”药品。“四类药品”的功能主治主要针对发热、咳嗽、乏力等,这些症状和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初期症状相似。
为确保从业人员熟悉“四类药品”目录,市药监局下发含小柴胡颗粒、秋梨润肺膏、炎可宁片等645种“四类药品”参考目录,要求全市药店根据实际经营品种情况,建立“四类药品”店内销售清单。
此外,药监部门将对辖区药店逐一清查,特别是要认真核对检查药品购销记录,防止药店瞒报、漏报。对检查中发现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停业整改;对“四类药品”销售信息不登记或登记不全、不报告或报告不及时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