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人口279.5万,GDP全球排名第80名。在中国,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波罗的海东岸的国家在哪里。11月21日,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决定将中国立陶宛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外交部表示,11月18日,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此举公然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背弃立方在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政治承诺,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决定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据外交部网站介绍,理论上,外交代表有特命全权大使、特命全权公使和代办。代办是由一国外交部长向另一国外交部长派遣的,所受礼遇低于大使、公使,是最低一级的外交代表。
立陶宛在随后做出了回应。据法新社消息,立陶宛11月21日表示,对中方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的决定表示“遗憾”。
而外交降级,影响的不仅仅是外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国同立陶宛之间的经贸合作以及未来的合作意向肯定会受到波及。
这一点已经可见端倪,立陶宛商人是最先知道痛的。今年8月10日,中方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华大使。从那时起,不少人的生意就一落千丈。
彼时,立陶宛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之一Delfi发布了以“中国不再购买立陶宛产品”为题的报道称,立陶宛出口商抱怨中国不再从立陶宛购买奶酪、粮食和木材等产品。
“立陶宛一家牛奶加工厂的总经理表示,如果说立陶宛政府过去是在鼓励企业家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那么现在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恰恰相反。”报道中提到。
以2019年为例,中国和立陶宛双边贸易额为21.35亿美元,而中国位列立陶宛出口市场的第22位,占出口总额的0.93%;也是进口来源国的第10位,占进口总额的2.91%。
在进口方面,立陶宛国内的各种电器、机械设备、光学及摄影设备和精密仪器都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立陶宛全国实业家联合会副主席、经济学家杜勃尼科瓦斯表示:不仅仅是生活用品物资,立陶宛国内已经在多方面离不开中国供应链了。
立陶宛经济学家里曼塔斯·鲁兹基斯更是直言:无法理解立陶宛为什么要与这么大的市场发生冲突?对此,崔洪建分析称,“立陶宛新上台的政客都比较年轻,受民粹主义的影响比较大。他们需要给自己树立‘挑战大国’的形象,去赢得选民某种情感上的支持”。
但人民并不买账。今年7月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立陶宛总统和总理的支持率下降了8%-10%。曼塔斯·鲁兹基斯更是在采访中表示,立陶宛现任政府的作为,表现出“与人民作对的倾向”。
崔洪建表示,当前,疫情危机、供应链危机、能源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多重危机交织之下,世界经济的复苏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立陶宛自身实力有限,只是一个东欧小国,产业资源很薄弱,没有拿得出手的高新技术性产业,还很依赖欧洲和俄罗斯。
根据立陶宛统计局的数据,以经济体论,欧盟是立陶宛最大的贸易伙伴,以国家论,俄罗斯是立陶宛最大的贸易来往国,占比超过10%。
但在最近几年,立陶宛的进出口市场都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数量增加和进口关税增加的困扰。立陶宛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立陶宛出口额286.16亿欧元,同比下降3.4%,进口额289.7亿欧元,同比下降9.3%。
除了高度依赖进出口,历史中的立陶宛一直充满了地缘政治和经济冲击。它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依靠大量外国投资和巨量信贷扩张。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三个国家出口都大幅萎缩,失业率飙升,政府预算迅速变为赤字,一度被列入“非常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15国”中。
此外,立陶宛的农业,粮食和运输部门还受到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冲突的影响,随后又受到了俄罗斯的食品禁运。
能源缺乏也是立陶宛的软肋。在2002年,立陶宛废除了核电厂和暂停了新的核电厂站项目,该核电站的发电量,占立陶宛全国总发电量的80%,这也让立陶宛从一个电力出口国,变成严重依赖国外电力的国家。现在,立陶宛每年73%能源需要进口。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赵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