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车驶入“快车道”
2022年03月1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氢燃料电池车驶入“快车道”

 

  氢燃料电池汽车因低排放、抗低温、续航长等特点,被称为“终极环保车”,这让其与冬奥会结下“氢”缘。近千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使用,大规模的多场景应用,推动产业的发展。虽然受成本居高等诸多因素影响,优势明显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尚未规模化。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大规模示范应用,很好地验证了其重要性,为产业发展积累经验,将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落地。

  大规模入场冬奥

  作为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主办的首项国际大型赛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将全部实现中和。为保障绿色冬奥理念,被称为“终极环保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承担起了冬奥会期间的交通重任。

  据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计投入使用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开展示范运营服务,这是迄今为止在重大国际赛事中投入规模最大的。其中,大巴车数量创下有史以来氢燃料电池大型客车服务国际级运动赛事数量最多的纪录。

  作为奥林匹克及残奥会全球合作伙伴,丰田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车辆提供大户。投放车辆包括丰田全新MIRAI第二代乘用车、首次实现本土研发及生产的丰田柯斯达中巴车、丰田-福田首次合作开发的大巴车,其中1辆MIRAI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专用车。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权藤宪治说道:“车辆的用途包括在高铁站、冬奥村、云顶场馆群、大跳台场馆群之间作为贵宾及运动员用车,在火炬接力、颁奖等辅助用车。”

  此外,身为“东道主”,北汽集团旗下车型也为护航绿色冬奥做出贡献。据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有1223辆福田欧辉客车为冬奥赛事提供保障工作,其中有515辆氢燃料客车,占整体氢燃料客车比例高达60%。

  积攒应用经验

  乘着冬奥会“东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得到了推动。

  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被称为“终极环保车”。不过,虽然优势明显,但乘用车技术门槛较高、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成本过高,而储氢、运氢、加氢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产业形成规模仍需要时间。但冬奥会的大规模示范应用,让氢燃料电池汽车积攒经验。更有利其改进产品技术,更能提升外界对该产业的认知。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顺利进行,企业对产品多方调试做了完善准备,从而也积累了经验。福田汽车欧辉客车事业部研发副总裁刘继红表示,此前福田在海拉尔完成极寒测试,并通过国内首次氢能客车侧撞试验。采用电安全技术、氢安全技术、氢电耦合安全系统,全方位保证了氢燃料电池客车整车安全性。

  不仅车企,负责车载储氢系统的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北京2022年冬奥会前研制的70MPa储氢瓶突破进口高强度碳纤维的封锁管制,实现替代化应用,解决了纤维的“卡脖子”技术。北京天海氢能装备有限公司总工岳增柱表示:“我们在冬奥会期间,实现70MPa氢燃料车辆批量运营的140辆氢燃料大巴率先应用,作为通勤用车。业内人士认为,冬奥会的场景化应用,推进了产业在产品和供应端的完善,为产业后期发展铺路。

  车企纷纷入局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正在成为风口。去年3月,氢能正式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截至2021年,我国政府累计支持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经费超过20亿元;去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也提出,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氢能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交通处副处长吴志全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氢能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北京市正在落实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京津冀燃料电池车示范城市群建设。

  地方加紧布局推出利好政策外,氢燃料电池汽车亿万级基盘下,车企也纷纷入局。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测算,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由2020年的7352辆增长至2025年的10万辆,至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亿元。

  看到百亿的市场前景,车企布局也在加速。上汽集团计划在2025年之前推出至少10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并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占率达到10%以上。除上汽集团外,长城汽车氢能战略中提到,计划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落地全球首个100辆49吨氢能重卡;2022年并行氢燃料电池多种清洁应用项目群。上汽集团计划2025年之前推出至少10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并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此外,跨国企业中,现代汽车集团正在开发基于氢燃料电池重卡XCIENT FUEL CELL打造的牵引车,计划于2023年发布。

  在刘继红看来,氢燃料客车的普及脚步必将加快,逐步成为长行驶距离的联络线城郊公共交通及长续航里程城间客车的主力选择。未来,随着氢能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氢燃料客车还将凭借安全、舒适、低碳的优势扩展到更多领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