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经顺利落下帷幕,在这场盛会的背后,无论是精准对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还是实现核心保障区网点全覆盖,银行业的身影遍布方方面面。借助冬奥会筹办带来的机遇,冰雪经济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热,“后冬奥”时代,如何加大冰雪全产业链服务布局,持续深化“金融+体育”场景建设成为发力方向。
冬奥带旺“冰雪经济”消费
伴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完美落幕,中国掀起一股“冰雪热潮”,不仅冰雪产业实现飞速发展,与冰雪相关的消费意愿也日渐升温。“最新、最全获得‘冰墩墩’的方式来了,还能送5倍积分”“入股不亏,每月还有额外权益可以享受”,在某生活类App上,数位持卡人贴出“薅羊毛”信息,与网友分享跟“冰墩墩”捆绑营销的冬奥会主题信用卡办卡攻略,有不少新户“小白”在评论区询问如何办卡、怎样可以领取“冰墩墩”周边产品,再次吸引了一波开卡热潮。
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以来,带火了“冰墩墩”等相关产品,线上线下实力演绎“一墩难求”,彼时,各家银行就加大了营销力度,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冬奥会期间,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广发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广州农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推出了冬奥主题信用卡,除了有机会获赠吉祥物玩偶外,还有在奥运会等各类高端国际运动赛事门票预订方面的专属特权。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可见,冰雪经济发展前景巨大,与之相关的冰雪金融消费热潮也将得到提升。
一位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我行推出的冬奥主题信用卡可享受包括覆盖全球的五星级酒店、高端餐厅、顶级私人会所、机场等的贵宾服务和专享礼遇以及在奥运会等各类高端国际运动赛事门票预订方面的专属特权。从客户端来说,未来应打造专属冰雪运动人士的信用卡,提供相关的消费积分折扣活动。在刷卡方面,可以通过积分和折扣等差异,吸引相关客户的需求。
瞄准多元化业务发力
冬奥会只是阶段性赛事,“后冬奥”时代如何持续助力冰雪产业发展也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努力。如何借助好冬奥会的势,助力冰雪经济进一步发展?
从银行参与冬奥会的各类业务路径可一窥究竟:一类为保障信贷支持,对接各类基建、场馆建设的融资需求;另一类为金融专题服务,构建赛事网点的金融服务环境、延伸服务半径,为个人提供转账汇款、跨境金融、个人理财等金融需求。
面向高速发展与成熟期高新技术与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瞄准冰雪经济中的优质科技服务商,广发银行推出了“科信贷”贷款产品,提供最高10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广发银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何月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将贯彻落实北京市“后冬奥”时代的金融工作要求,为有贷款意向的科技、文化小微企业提供及时、专业、高效的融资服务。
在零售端,已有银行开始行动,有银行针对主题信用卡用户订购冰雪场馆票、住滑套餐、私教等产品提供满减活动,亦有银行举办线下活动,邀请用户体验滑雪运动等,持续推广普及全民冰雪行冰雪运动品牌形象。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一个滑雪场馆里要有配套的餐饮、娱乐、商业,比如滑雪需要的各类服饰、用具,所有这些都需要支付、都需要花钱,都需要银行的服务”。
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认为,银行要积极配合政府在发展冰雪等体育运动的动作,比如冰雪体育物联网支付、投资冰雪产业的理财产品发行、冰雪设备的租赁等。另外,还可以开发异地冰雪消费促进的活动,比如信用卡优惠、冰雪度假分期等,和旅游公司开发从本地到异地的冰雪度假产品消费贷款等。
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冰雪产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较多的场地设施,与夏季运动相比之下,我国冬季运动在发展速度方面较为缓慢,尤其是大众冰雪运动。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冰雪经济成为消费重点,滑冰场、滑雪场、特色小镇等冰雪热潮不减,“后冬奥”时代助推三亿人上冰雪,银行如何拓宽金融服务场景,扬帆起航?
北京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肖近日在银保监局召开的“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例会上指出,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后冬奥”时代冰雪事业金融服务创新,支持冰雪运动与文化表演、体育用品及衍生品创意设计、会展广告影视等业态融合发展;支持“5G+8K+冰雪赛事转播”“大数据+冰雪运动分析”等新业态、新场景,带动冰雪产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等。
助力“冰雪+”相关产业经济蓬勃发展需要各方努力。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对监管机构来说,应加快完善冰雪行业标准、制度和法律等,降低冰雪运动和活动的门槛,让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逐步完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参与到冰雪运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