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年中,本该是揽储大战愈演愈烈的时候,但银行网点却显得很平静。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今年多家大中型银行均未推出热热闹闹的揽储活动,存款利率上涨也未如期而至。不少客户经理更是在推荐产品时直言“未来存款利率下降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
揽储大战哑火
6月底往往是银行揽储的关键期,不过和以往火热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银行在揽储方面显得愈发“佛系”。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地区银行网点发现,今年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未推出存款活动,年中“揽储大战”并未如期出现。
“我行年中没有存款活动”,在一家国有大行网点,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行并未设置存款活动专区,仅在门口挂出了定期存款利率明细。“我行定期存款1年、2年、3年期利率分别为2%、2.5%、3.15%。大额存单3年期利率高一些,能达到3.25%,但目前没有额度,需要客户7月1日带着身份证、银行卡前来抢购。”该行客户经理说道。
股份制银行也如此,上调存款利率、积分赠礼等揽储活动不见踪影。某股份制银行网点客户经理介绍,“我行目前没有存款活动,利率也没有上调,3个月、6个月、1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分别为1.4%、1.65%、2.25%,推荐1万起存的3年期定期存款,年化利率可以达到3.4%,但额度有限需要预约”。
在一家城商行网点门口公示的产品信息中,该行1年期、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95%、2.5%、2.9%,但该行也未针对客户推出存款活动。
为何银行普遍揽储热情不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银行“不积极”揽储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来,央行两次实施了降准,并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了对流动性的投放,整个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银行“不差钱”。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受到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双重冲击,实体经济的发展比较疲弱,整个市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资金投放存在一些困难,“资产荒”现象依旧存在。
揽储活动“哑火”,客户经理在推荐产品的过程中也比较“佛系”,反而将银保产品作为主推对象。一家国有大行理财经理直言,“想要保本还是推荐储蓄型保险产品,能锁定长期收益率,每年存入10万元,连续存入3年,共计持有6年期的话利率最高可以达到4.6%”。一家城商行客户经理也介绍称,“以前觉得银保产品并没有优势,但现在看来,相较存款产品而言,银保产品的优势更大,利率也更高”。
存款利率将持续下调
今年4月,监管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等方式,引导鼓励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在这之后,多家银行便相继将存款利率调降0.1-0.3个百分点,近段时间,一些银行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也引发行业热议。
利率“倒挂”指的是储蓄时间更长的5年期存款,利率要比3年期的更低。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多家银行手机App发现,有不少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2.75%。以一家国有大行为例,该行3年期定期存款产品专属最高年利率为3.15%,5年期定期存款专属最高年利率为2.75%。股份制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一家股份制银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显示为2.75%。
对于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的现象,有银行客户经理解释称,“利率下降得太快了,去年还有3.85%利率的存款产品,但今年只有3.15%的产品。此前客户存款对银行来说相当于高额负债,银行要补贴利息给客户,对银行来说也就相当于利率‘倒挂’”。
结合以往经验看,后续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会相对较大。在调查过程中也有多位银行客户经理透露,存款利率步入下行通道是大概率事件。“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存款利率一直都是下行的。”一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3年期存款利率从2021年的3.98%下跌至3.72%,2022年年初还可以达到3.35%,现在基本有额度的存款产品3年期利率都在3.15%左右,整体利率呈现下行趋势,预计未来还会再下跌。”
“存款利率将会越来越低,前两年利率都在4%以上,未来一定还是向下走的趋势,客户的收益其实是在缩水的,性价比很低。”上述城商行客户经理说道。
对于后续银行存款利率趋势,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当前银行净息差水平继续下行,且贷款利率走低,银行需要压降揽储成本;其次监管引导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存在上限约束,很多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已经达到上限水平;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贷款需求下降,银行贷款额度充足,揽储需求相对没那么强烈。4月以来各类银行存款利率相继下调,本轮利率调整接近尾声,预计未来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但降幅会有所收窄。
董希淼也持有同样看法,他指出,从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整个市场无风险利率还会下行,因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支撑不了很高的市场收益。从监管角度来说,金融管理部门也都在引导银行压降负债成本然后传导至资产端,这也导致了存款利率还有下行空间。
银行如何缓解利差收窄
揽储“不积极”背后,折射出银行净息差水平持续下行的现状。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六家国有大行2021年净利差和净息差均较2020年收窄0.06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收窄0.07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城农商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收窄0.08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
银行应如何调整相关策略,缓解利差收窄带来的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受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超预期,国内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在这种预期下,银行有动力通过调整存款期限溢价,以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通过借短贷长,尽可能增加银行的收益。
正如董希淼所言,银行可以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一些非信贷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缓解利差缩窄带来的影响。例如,寻找一些稳健的资产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适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适度调整信贷制度与流程。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应对“资产荒”。
在储蓄存款方面,周茂华建议,对储户来说,除了获取最大储蓄存款利率,也要充分考虑资金流动性,尽量避免在存款周期内出现急需用钱而取不出的情况。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配置资金,例如,把资金合理配置成活期、短期、中长期存款组合等。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