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周年之际,京西商业拿得出手的项目逐渐增多。8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获悉,位于京西的海淀区商业新秀“首创郎园·BOM嘻番里”依靠元宇宙玩法,吸引了不少北京潮流年轻客群;华熙LIVE·五棵松自冬奥后将场馆改建且对外开放,在亲子客群上覆盖面有所增加。京西商业借助科技手段玩转“沉浸式体验”,也让新打卡地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如何让传统老百货与潮流新商业融合发展,是京西商业下一步亟待解决的方向。
老项目大变身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上冰待遇和感受,现在孩子和大人都能在华熙LIVE冰上中心进行体验了!”王女士带着孩子从冰上中心走出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当前该场馆还处于试营业中,大部分消费者为冰场会员。不过,伴随冬奥场馆冰上中心的对外开放,很多消费者前来打卡。
现阶段,华熙LIVE冰上中心不仅包括了此前冬奥的花滑和冰球场地,还有不少教培、儿童娱乐机构进驻,例如meland Club、开心麻花、嘻哈帮街舞等商家。
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推广部总经理康俊超介绍,华熙LIVE冰上中心进入试营业之后,吸引了不少低幼的亲子客群前来,与商业区域形成了互补。未来,冰上中心还将引入更多教培机构和配套商业,如亲子游泳、亲子书法和快餐类业态。
位于冰上中心正对面,HI-PARK篮球公园于近日完成了翻新。HI-PARK篮球公园事业部总经理苏侬介绍,该场馆室内使用全新的木地板,篮架改为可升降悬浮式篮架,场边增加了可移动座椅。室内外场地全部更改了视觉设计。改造完成后,周末消费者数量增长明显,户外场地的使用频次整体得到了提升。
实际上,京西除了上述新增的运动打卡地之外,在沉浸式玩乐上也开始发力。例如,北京首个线下“元宇宙”主题商业“BOM嘻番里”已经正式开业。进入嘻番里的同时,付费消费者便可获得一个“新身份”,选择相应的游戏阵营,根据故事线串联整个商场内的商户,从而延长消费者滞留时间,带动消费增长。
“今年上半年,参与游戏体验的用户数量已经累计达9万,这部分客群撬动了实体商户的30%销售额。”首创郎园嘻番里项目负责人梁一帆透露,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10日试运营期间,BOM嘻番里到场消费者5万余人次。
政策红利为商业铺路
华熙LIVE·五棵松和BOM嘻番里的变身只是海淀区商业变化的一个缩影。北京商报记者从海淀区商务局获悉,截至2021年底,公主坟、五棵松、五道口、清河、世纪城五个商圈已经完成改造升级工作,翠微百货公主坟店、甘家口大厦、五道口购物中心、清河万象汇等项目同样完成了改造升级。
据悉,从2019年开始,海淀区依据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北京市商业服务业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本市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工作方案》《海淀区提升消费能级提高生活品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要求,推动了海淀传统商圈、商场等改造提质升级工作。
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海淀区将迎来更多新项目入市。海淀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区推进现有传统商圈改造升级,重点抓好五棵松卓展第四代万达广场店、中关村广场等重大改造项目;同时打造北部地区商圈和商业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推进西北旺万象汇、西三旗万象汇、西北旺中粮大悦城、永丰山姆会员店等商业项目的建设和落地,培育海淀北部永丰和西北旺商圈建设。
想要区域共同发展,还需形成多样消费,助力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认为,京西区域拥有强劲的科创基础,数字经济能够有效带动商圈发展。商圈或企业通过线上线下互联互通、融合科技场景应用、文旅教体多领域发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业态互补形成互动
不论是新项目入市还是传统项目的改造升级,不能仅局限在片面,而应该形成互动。“京西区域在大型娱乐商圈上处于缺乏状态,要想满足区域内大量企业和社区等消费人群,整个大区域的规划和改造需要制定严密的方案,相邻商圈更应当考虑业态互补,形成联动效应。”王鹏指出。
据统计,自3月1日起至今年底,海淀区五棵松、公主坟、中关村、金源、五道口、清河等多个重点商圈主体企业联动开展多项特色活动、主题活动和品牌促销,结合节日节点,发力亲子、敬老、电商等主题消费,从而掀起消费热潮。
此外,现有项目或将加速复制,成为城市更新的案例。梁一帆表示,以嘻番里为例,商场体量小、模式新,其商业模式可复制性强,可以快速解决很多老旧商场迫切转型升级的问题。
“‘沉浸式’体验能够帮助老旧商圈吸引年轻人,刺激老旧商圈自身不断造血、不断创新,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来更多动能。”梁一帆认为。
通过产品和服务两手抓,让整体商业提质升级。商业专家潮成林表示,商业综合体还应该营造沉浸式体验留住消费者。在促进消费的同时,还应该牢牢把握区域人文特征,不仅要在商业体上下功夫,更应该注重消费者的服务和购物体验的维护。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实习记者 王思琦/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