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跑起来
2022年08月2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跑起来

 

  交通一体化正在打通21.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筋脉,让京津冀协同发展“跑”起来。8月12日凌晨4时30分,随着55001次首趟动态检测车从燕郊站鸣笛始发,京唐城际铁路燕郊至唐山段、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正式进入联调联试动态检测阶段。“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是京津冀地区“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重要一支,也是京津冀密织交通网的缩影。近年来,北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携手并进,坚持“交通先行”发展思路,持续推动交通一体化向纵深迈进。经过多年深耕交通一体化,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

  >>> 密织跨界公路网

  今年4月,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到,要深化通州、大兴、房山等区与北三县、固安、武清等环京周边地区密切合作,率先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深入推进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厂通路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实现杨洼船闸工程完工,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

  总体规划下,北京正在全力推进新一批跨界道路建设。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协同综合处处长周浩此前曾透露,北京市持续推动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究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有序实施交通一体化项目。其中,7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程——厂通路已经正式启动建设,新建跨潮白河大桥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工程计划2024年完工通车。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通州公路分局计划科副科长李扬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按照规划,厂通路西起通州区通怀路,经潮白河跨河桥与厂通路河北段相连,北京段全长约7公里。还将新建跨潮白河大桥一座,全程1.6公里,大桥双向六车道,其中大桥北京段约1公里。

  厂通路的建成将为廊坊市大厂县进出城市副中心新增一个重要联络通道,也将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目前春明路至市界的道路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路基施工,大桥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

  除了厂通路外,通宝路、石小路、姚家园路东延也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点项目,目前三条道路都已经与河北方面签订接线协议,并取得规划条件,正在深化研究设计方案。

  而在公路方面,京台、京昆、京礼、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等先后建成通车,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北京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176公里,较2014年增长近20%。建成良常路南延、国道105等一批国省干线,实现厂通路、西太路等跨区域道路开工建设。同时,三地正积极推动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全线绕出北京工作。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交通新格局加快打造,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目前,从河北燕郊乘坐定制快巴直达北京CBD,只需55分钟;从城市副中心乔庄东站乘坐市郊铁路小火车抵达北京西站,只需51分钟。

  >>> 通勤圈释放同城化效应

  “通勤圈”作为北京产业发展腹地作用正在显现。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企业对“通勤圈”投资次数是2015年的2.4倍。对此,周浩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中,“通勤圈”将坚持公交优先,积极发展区域快线,提升通勤效率。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延伸,促进职住协同、要素互补,形成同城化效应。

  在此方面,北京开通了平谷到遵化、平谷到兴隆等6条省际班线的公交化运营试点。实现了38条公交线路跨市域运营,线路总里程2700余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27万人次,服务范围辐射环京十多个县市。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与全国288个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同时推进向雄安新区延伸覆盖。轨道交通与天津、上海等5个城市实现“二维码”一码通行。

  “通勤圈”建设中,通州与北三县的道路贯通尤其值得关注。北三县与通州区只有一河之隔,长期以来,两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北三县也因此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热点区域。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通州城市副中心和商务区能留住60%-70%来自燕郊的就业者,就能实现多方受益。“因为相比中心城区,通州与燕郊距离要近得多,不仅上班族通勤时间变短,还间接解决北京中心城区过度拥挤的问题。”李国平介绍,北京“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到,抓好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推动一体化发展。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延伸,打通道路堵点。

  而7月底,往返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与北京国贸之间的通勤定制快巴也开通运营。京津冀定制快巴是深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解决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出京交通不便、出行时间长等问题的创新举措之一。得益于毗邻北京市通州区的区位优势,北三县居住着大量京冀跨省通勤人员,主要通过公交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通勤上班。其中,仅三河市通勤人员数量就接近17万人。

  该快巴行驶过程中,通过进京检查站不用停车,可走公交车专用道快速通行,同时,实行“一人一座”“远端安检”,因此,从北三县1小时左右快速直达北京中心城区,能够有效提升环京通勤效率。数据显示,快巴开通后很受欢迎,7月25日上午的上座率达到99.3%。

  “北京市开通快巴是以需求为导向,缓解北三县环京通勤人员早晚高峰进出京交通不便、时间长、成本高问题。”北京市交通委道路客运处处长王方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根据环京地区广大乘客的出行需求,还将陆续推出固安、涿州、永清等其他方向的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打造环京地区一小时通勤圈。”

  此外,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跨区域进京通勤人数在逐年提升,通勤圈覆盖区域逐步扩大,对重点城镇的通勤吸引力在持续上升,首都经济文化的辐射作用在不断增强。“目前,我们还在研究利用京九线、京哈线、京广线等向环京地区提供通勤服务的可行性。”

  >>> 轨道建设仍是主线

  2022年是“轨道上的京津冀”提出的第八年。八年来,京津冀交通部门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以轨道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形成。京津城际延长线、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京哈高铁京承段等建成通车,城市副中心站枢纽、丰台和朝阳火车站及配套交通枢纽加紧建设。

  同时,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津兴铁路等多条新线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达10725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2355公里。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建设世界一流交通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35年之前京津冀地区将作为一极辐射全国,成为面向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过去和现在,‘轨道上的京津冀’依然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的主线。”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一点在各个部门出台的政策上均有所体现。北京市发改委曾于2021年9月透露,国铁集团与北京市正共同编制市郊铁路五年建设行动计划,按照公交化运营理念开展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城市副中心线西段等重点项目方案设计工作,研究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

  同时,2021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北京市开展京津冀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打造京津冀区域多层级轨道交通网,推动“四网融合”,优化各层级轨道线网之间的衔接,加密中心城区与重点功能区轨道线网。

  “轨道建设无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中的一大优选。”程世东介绍,一方面,与公交相比,轨道建设不会遇到堵车等问题,其发车频次、流动效率更高,京津冀之间的交流也会因此而更加畅通。

  另一方面,程世东认为,铁路建设相比道路建设,其对土地的利用率更高。“建设铁路的土地不用像普通道路那样在早晚高峰期同时承担多辆堵住的汽车,而只用承担一列车辆,所以使用面积更小一些,多出来的土地也可用于其他项目的建设。”程世东表示,“同时,轨道建设可以推动普及广大市民乘坐地铁,从而鼓励减排降碳,对于环境的友好度也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显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轨道交通的建设,还需要匹配方方面面的科学规划。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下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还需要对城市之间的各个节点进行系统规划,以提升通勤效率和城市运行的协调性,“全面科学规划,才能进一步解决拥堵等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冉黎黎

  对话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坚:

  2小时交通圈推动京津冀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Q: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先行。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北京还有哪些短板?

  A:目前北京的交通设施在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方面需要加强。例如,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互联互通水平仍需提升,轨道交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核两翼”空间格局的支撑仍然不足;轨道交通线网层级还不完善,已开行市郊铁路的通勤功能尚未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仍在起步阶段,整体网络化运营效能仍然不高;城市道路网层级结构有待优化,次干路、支路等低等级道路规划实施率低,道路网密度距离发展要求仍有差距。

  

  Q:该如何破题?

  A:今年5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提出了多项解决措施。

  首先,为了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落实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以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为重点,推进跨区域重大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建设,支撑城市副中心和“一市两场”地区发展,提升同城化效应。构建方便快捷的首都市郊铁路体系,编制出台市郊铁路线网规划与五年建设行动计划。到2025年,市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

  同时,提升改造重点区域普通公路。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区域公路互联互通水平,打通交通堵点。围绕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城南地区、大运河文化带等重点功能片区发展推进公路建设。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升级改造重点拥堵路段。“十四五”时期计划建设普通国道100公里,新、改建市道190公里,普通国市道二级路以上比例达到90%。

  Q:未来,北京将如何推进京津冀交通圈建设?

  A:京津冀交通圈是津冀两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关键。对此,规划也提出了总体目标。城际铁路畅通便捷,高速公路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副中心“桥头堡”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一核两翼”交通联系方便快捷。区域交通一体化、公交化水平显著提高,初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市域内1小时快速交通服务全覆盖,有力支撑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