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了酷似李小龙形象的商标18年后,连锁餐饮品牌真功夫被李小龙女儿李香凝告上法庭。8月25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开庭审理,后者向真功夫索赔2.1亿元。
涉及知识产权的诉讼往往耗时颇多,李香凝三年前就提起了诉讼请求,直到近日案件进展更新,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网友一方面感慨“原来真功夫没有拿到李小龙形象授权”,一方面从中嗅到了熟悉的味道——乔丹体育与迈克尔·乔丹长达八年的商标权和姓名权等一系列诉讼。
从法理层面尚待裁决,不少法律界人士指出,鉴于商标权时效等现实依据,李香凝完全胜诉的概率不大,但也会从社会影响层面催动真功夫加速与李小龙形象进行品牌隔离。而涉及到舆论,真功夫恐怕要陷入与乔丹体育相似的境地:赢官司输口碑。
回过头看,真功夫、乔丹体育发端的年代,是中国企业品牌尚不自信的年代,学习海外领先水平,容易伴随着盲目,起“洋名字”装“洋品牌”甚至是特殊时期的一股潮流。于荒蛮之地比高低,活下来就能打60分,活出个名号甚至能打到80分、90分。
因此,复盘真功夫、乔丹体育,以十余年的业绩沉淀为标准,它们的品牌塑造取巧有余、有所见地,也终究遇到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门槛。
造成这种尴尬的缘由,核心不在于“是否主观碰瓷”,而在于是否领悟了品牌的内涵。
品牌的打造,从底气不足,到小有成就,再到信心满满,反映的就是企业从小到大再到强。也就是说,品牌自信,意味着企业“大而强”缺一不可:只是大,可能搭上了时代红利,可能采取了投机取巧;而强,一定意味着业务底座坚实,知识产权完善。
有些账可能企业自己也门儿清。比如真功夫2016年就更换了品牌商标和LOGO标识,与大家熟知的李小龙经典形象进一步模糊化,即便企业从不承认这样改的原因。
国内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臻完善,全球知识产权理念的深入人心,再也不会给投机取巧者“长时间瞒天过海”的机会,也就要求新的从业者在创业伊始,业务业绩和知识产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不过在营造品牌自信的道路上,不少企业短板明显,由于利益博弈作祟,对自己非常在意,对别人不以为然。
发力原创在自己,尊重原创看他人,这是品牌自信的两个维度。自有原创能力固然令人欢喜,对乔丹、李小龙等既有知识产权的追逐也是不可或缺。但君子爱IP,取之有道,在市场允许的范围,以合理成本谋求双赢合作,就是尊重原创的表现,碰瓷甚至剽窃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