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出席2022年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时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双层运营”架构是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最优方案,也被各国央行广泛借鉴。
值得关注的是,范一飞也首次提出要推动数字身份、报文规范、二维码制、蓝牙和NFC等方面规范和标准的统一,要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不久的将来,消费者或可“一码通扫”,商户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类支付工具。
“钱同币、币同形”
范一飞9月8日的发言中,提到的数字人民币与传统支付机构“一码通扫”,引发了不少关注。毕竟,此前监管发声中,对此从未有所提及。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数字人民币开启对公试点以来,市场就有不少误解和猜测,有人疑问数字人民币到底和微信、支付宝有何区别?也有人误解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是在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抢市场。
对此,央行曾多次澄清,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不是一个维度,且后续又强调数字人民币将与支付平台共存。直至今天,“一码通扫”的提出,也给了消费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众所周知,货币体系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石,标准的统一尤为关键。尤其在移动支付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就更加需要打破支付工具之间的壁垒,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和消费者支付体验。范一飞明确,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产品,要体现人民性,让使用更方便快捷。因此,在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方面,受理环境和应用场景拓展亟待破局,其中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是关键所在。
他进一步提到,为了实现数字时代的“钱同币、币同形”,要从信息交互、业务流程、技术规范等维度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具体来讲,就是要推动数字身份、报文规范、二维码制、蓝牙和NFC等方面规范和标准的统一,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商户也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类支付工具。
对此,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实现“一码通扫”将有多方利好。一是数字人民币落地需要统一的受理环境,借助传统支付系统最节约资源,还能推动普惠金融和支付便利化发展;第二则是因为数字人民币没有传统电子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纠葛,更容易充当实现支付系统互联互通的底层基础工具;此外,还有利于加快数字人民币落地的速度,特别是线下场景中,数字人民币和数币钱包或许能够扮演互联互通“中间人”的角色。
不过,为避免用户信息泄露,消除数据安全隐患,范一飞也强调,这一过程中也需要统筹组织各方对相关技术进行升级加固,提升安全防护水平,保障支付的安全便捷。
避免新的信息壁垒
会上关于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范一飞也提出一些新的方向,一个突出方面就是可编程性,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定制化支付。
事实上,智能合约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已提出,但在此后20多年并没有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落地。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合约的技术运行条件不再是障碍,其广泛应用更多依赖于可信、开放的生态体系。
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在此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目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在消费红包、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9月8日,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正式亮相,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预付资金类商户卷款跑路、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这个产品也给出了新的解法:即将预付式消费转变为即时式消费,进一步明确预付资金所有权归属于消费者,以确保预存资金不被挪用。
对于未来推进,范一飞也进一步提出要注意的多个问题。
首先,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要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和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方面切实发挥作用。其次,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要坚持开放包容、公平竞争,要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架构的原则下统筹推进,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壁垒。要广泛连接各类外部生态,确保在智能合约系统和外部系统、身份验证和合规性检查数据以及运行环境等方面实现互通,更高效地适应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
此外,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要注意制度衔接和剩余风险防范。一方面,合约模板的合法性、一致性和通用性是智能合约发挥强制履约价值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建立有效机制对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有助于解决现实难题,但是智能合约并不能消除各行业的原生风险,要加强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探讨业务剩余风险管理问题。
构建开放型生态
对于我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情况,如何让数字人民币充分普惠、可得,也是监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最优选择就是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范一飞一语中的。实践证明,“双层运营”架构是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最优方案,也被各国央行广泛借鉴。
“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也不能忽略‘公共品’这个基本属性。”范一飞进一步解释,首先,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注重市场经济中的制度安排,推动形成兼顾各方的利益平衡与商业激励机制,持续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持我国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先发优势。
其次,要在尊重市场规律、市场主体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央行的作用,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数字人民币和传统支付方式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能完全照搬实物现金和电子支付,“该打破的打破,该约束的约束”。
再次,分散决策、风险分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与激励机制相辅相成。数字人民币要运用好这个规则,在“双层运营”架构下坚持权责对等,一方面强化激励约束,避免权责不对称引发的各类机构行为扭曲和低效,另一方面还要实现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提升数字人民币生态的稳健性。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评价,建设开放型生态将进一步吸引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产业公司等各类市场主体,集成各方的资源禀赋、应用场景、技术专长等各类优势,在加速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的同时,为数字人民币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推动数字人民币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