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段时间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自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再度出手!
9月26日,据央行官网,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央行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调节远期购汇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远期售汇业务是外贸企业常用的一项汇率避险产品,主要是客户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未来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及汇率,到期时再按照该协议定明的要求进行售汇。除了售汇外,结汇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操作。
当人民币出现明显升值或贬值走势时,外贸企业可以通过这一方式防范汇率风险,通过事先锁定购汇成本,起到货币保值的作用。
以一家出口企业为例,若该企业在2022年3月预计公司将在2022年9月收到一笔1000万美元的汇款,彼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处于升值高点。该企业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造成汇兑损失,便可以通过银行的远期售汇业务来锁定换汇成本。
通常银行会对远期人民币汇率提供新的报价,假如按照合同约定设置为6.7,那么在9月无论即期售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是怎样的,该企业都可以按照6.7的汇率向银行出售1000万美元,获得人民币6700万元。在这一过程中,换汇支出会存在差异,但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
自2015年开始,根据人民币汇率实际走势,央行多次通过调整远期售汇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来调节外汇市场预期。例如在2020年10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升值,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而从银行的视角来看,在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至20%后,银行若开展1000万美元额度的远期售汇业务,将需要计提200万美元的外汇风险准备金,该笔资金将在央行免息存放一年。为了降低自身业务成本,银行也将在开展对应业务时提高购汇报价,通过抑制远期购汇需求达到调控市场供需平衡的效果。
针对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举措,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从之前的经验看,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是应对汇率波动的重要且有效的宏观审慎措施。这次重启,有助于调节远期购汇需求,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定。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此次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增加企业远期购汇成本,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行为,促进外汇市场供需平衡,避免企业过度“顺周期行为”“羊群效应”,导致外汇市场非理性波动影响资源有效配置,拖累我国外贸和经济复苏。
“同时央行此举也提醒了目前近期人民币外汇市场存在异常波动倾向,释放人民币汇率‘稳’信号。”周茂华补充道。
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
2022年以来,受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其中,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中,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最小。
9月26日,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2年9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298元,前一交易日报6.9920元,调贬378个基点,贬值至2020年7月7日以来最低。
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持续走贬,双双创下近两年半以来新低。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消息发出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线拉升近300个基点,随后再次走贬,日内一度跌破7.17关口。
截至9月26日15时35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1525,单日贬值幅度为0.59%;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1518,单日贬值幅度为0.19%。
在谈及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我国经济基本面看,预计三季度GDP增速较二季度有明显回升,通胀水平温和可控,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特别是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等国际收支基础性项目保持较高顺差,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此外,在“双刃剑”的特点下,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于进出口企业影响不一。温彬指出,从刚公布的8月银行结售汇数据看,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为71%,较今年以来月均值提升3个百分点,可见在当前人民币汇率点位下,市场主体结汇意愿较强,将成为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市场支撑力量。8月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为67%,与今年以来月均值基本持平,反映市场主体呈现“逢高结汇、逢低购汇”的交易模式,外汇市场交易秩序总体良好。
温彬建议,外向型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主动利用衍生工具,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