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回落、通胀可控,但猪肉价格却依旧居高:10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了9.4%,涨幅比上月扩大4个百分点;从同比数据来看,猪肉价格上涨51.8%,涨幅比上月扩大15.8个百分点。是什么导致了本轮猪肉价格的超周期上涨?猪肉价格上涨的趋势又将持续到何时?
警报下的上涨
在影响10月CPI的构成中,虽然食品大类的价格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对CPI的影响仅为0.01个百分点,但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却在高基数的前提下,涨幅比上月继续扩大4个百分点,至上涨9.4%。同比数据更不乐观,上涨51.8%,涨幅比上月扩大15.8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下,鸡蛋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上涨12.7%和8.3%。
虽然果蔬及水产品大量上市,加之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均由涨转降,分别下降4.5%、1.6%和2.3%,最终保证了食品价格的整体平稳,但猪肉价格的居高不下,依旧让从各地到中央不断拉响警报。
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警告,10月10日-14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进入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随后包括河南、山西、广东等在内的多省均披露了各自不同级别的猪价上涨预警。
据了解,我国猪肉储备上涨调节机制主要分为3级预警,从低到高分别是:三级预警,猪粮比高于9时,暂不启动投放;二级预警,猪粮比连续2周位于10-12之间,或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周均价同比上涨30%-40%,启动储备投放;一级预警,猪粮比高于12,或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周均价同比上涨40%以上,加大投放力度。
多地拉响预警后,国家发改委快速做出反应。11月4日,国家发改委投放了第七批储备猪肉,同时也指导各地加大力度投放地方猪肉储备。
“国家的投放是宏观调控市场的一种手段,同时也释放了稳价格的信号,会刺激养殖户提高出栏积极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压栏惜售等导致量少价增
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显示,11月9日生猪(外三元)的价格为26.16元/公斤,相较于今年平均17-18元/斤的生猪自养成本,这个价格仍在高位。
为什么国家发改委投放了7批储备猪肉,猪价还是处在较高位置?朱增勇表示,这主要是由修复性上涨和季节性上涨两个因素叠加导致的,“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上供给偏紧导致价格上涨”。
据朱增勇介绍,修复性上涨主要涉及到养猪周期。2021年的8、9、10三个月,猪价处于较低水平,当时能繁母猪的产能快速调节下降,叠加当时的配种率明显下降,由此导致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初仔猪的出生量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明显下降,导致今年三季度整体生猪出栏量偏少。
“修复性上涨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养殖情绪的带动。”朱增勇介绍,从6月底开始,猪价出现了第一波明显反弹,当时整体养殖业开始进入盈亏平衡,之后养殖效益开始持续增加,“涨价的情形下,养殖户对生猪二次育肥和压栏惜售的现象也开始明显增加”。
朱增勇提到的二次育肥,是指部分中等规模的养殖户购买已经出栏的、标准体重的猪(一般在110-120公斤/只)再养到更大后售卖。广东一位养猪业内人士李先生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高价之下确实很多养殖户惜售,原本正常120公斤就可以出栏的猪,很多养殖户养到150-180公斤再卖,且因消费者对肥肉需求提高的腌腊季节即将来临,体重更大的猪比标猪还要贵1-1.5元/斤”。
“不过,在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生猪价格已经开始明显稳中下降了。”朱增勇强调。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显示,生猪(外三元)价格在10月23日的28.54元/公斤后,已经开始接连下降,在11月9日降至26.16元/公斤。
拐点已闻楼梯声
展望后市走向,朱增勇认为猪价的拐点已经来临,后续将震荡回落。他表示,从供应端看,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猪在11月已经到了集中出栏的时候,市场的供应会开始回升;从消费端看,2021年春节前的猪肉价格是近两年来的一个低点,而今年春节前猪肉价格相较而言处于较高位置,对消费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两端对冲之下,后续价格继续上涨可能性很小,总体稳中有降。”他说道。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广东一家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样表示,生猪价格年前大概会维持在10-12元/斤稳中下降的位置,猪肉价格则大概会在年后开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朱增勇提到了今年三季度生猪价格快速上涨的行情,大大降低了2023年猪价大幅波动的风险。“今年生猪价格在3月下旬触底后开始快速反弹,一方面让消费者感到了压力,但另一方面,快速的反弹也提振了养殖户的信心,从5月开始,能繁母猪产能随着价格反弹开始增加,这就意味着2023年生猪的供给会非常平稳并且比较充裕。”朱增勇说道,他认为明年的猪价波动幅度将会收窄,不再大涨大跌。
至于消费者感知更明显的猪肉价格,他认为相较于大涨大跌的生猪价格,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更小,后续大概会是年前震荡、年后下跌的走向。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