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演艺之都”
北京如何立住数字经济“标杆”
支招北交所做大做强
3上一篇 2023年01月1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支招北交所做大做强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支持北交所扩大规模,服务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未来,北交所如何做大做强?既有的优势有哪些?抓手有哪些?1月16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进入第三天,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副主委、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建议,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北交所公司制的制度优势,形成激励机制,更可全球招募职业经理人,降低政府安排人员占比;另一方面,也要从级别定位、业务范围等方面提高北交所的独立性。

  发挥公司制优势形成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共有三家证券交易所,成立于2021年9月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是会员制交易所。

  北交所的设立是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是我第二次针对北交所提交提案,去年我针对北交所的提案还获得了北京市政协优秀提案。”郭田勇告诉记者。

  在郭田勇看来,想要北交所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其公司制的制度优势。他表示,相较于会员制,公司制可以实现盈利最大化,可以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

  在股东层面,郭田勇表示,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股东,让北交所的股东不再是新三板一家。比如引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等一批实力强、经验丰富的机构,借鉴港交所、纳斯达克等交易所的先进经验,在公司治理层面提高北交所的独立性、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

  在管理层面,郭田勇认为,可以全球招募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成员尽量通过市场化招聘进行选择,降低管理团队中由政府机构直接安排的团队成员占比,引入高水平专业人才,通过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等措施激发管理团队的独立性、创新性、服务性、能动性。

  新三板公司自主可选上市地

  自2021年成立至今,北交所上市公司一直是由新三板创新层产生。

  郭田勇认为,新三板中原有的精选层公司已全部转移到北交所,此种做法会产生上市公司和交易所双向选择错配问题,一方面新三板公司无法自由选择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另一方面三大交易所也无法自由吸引有上市意愿的公司。

  “对于新三板公司来说,应该有权利选择在北交所、上交所还是深交所上市;对于北交所来说,这样也能形成一种竞争关系。”郭田勇认为。

  提高独立性

  谈及如何提升北交所独立性,郭田勇表示,在级别定位上,目前北交所是新三板的全资子公司,新三板是北交所的唯一股东,建议可以在北交所股东中引入级别更高的股东,降低新三板对于北交所的持股比例,将北交所级别提升至同新三板相同级别或者更高级别。在业务范围上,可以拓宽北交所上市企业来源,不局限于新三板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优质企业,吸引企业到北交所上市。

  一些优质的境外企业和中概股也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针对中概股和境外企业,郭田勇建议,北交所可增设国际板,以吸引中概股回归以及境外优质企业来国内上市,加强北京与其他国际城市之间的金融交流,既能够为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供金融助力,也能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李秀梅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