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话中国式现代化
鼓励生育要慢工出细活
顶层设计焕新 数字经济提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03月0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励生育要慢工出细活

杨月涵
 

  事关人口发展,生育、养育等话题自然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继“重视一孩”的呼吁引发热议之后,3月8日,“建议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的消息再度冲上热搜。

  该消息源于全国政协委员陈小艳拟提交的提案。她注意到,由于幼儿园规定三岁儿童才能入园,某种程度上在参与社会生产生活和个人能力发挥的方面制约了许多年轻的女性同胞。

  为此,陈小艳建议出台相关评估标准,在孩子能够基本自理的情况之下,不一定非要等到三岁入园,两岁或两岁半就能够入园了。

  讨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赞同方认为,这样可以帮助父母腾出更多的时间平衡工作和带娃,反对方则认为,两岁的孩子太小,幼儿园是否能周全地照顾孩子仍是最大的顾虑。

  从解决生育焦虑的角度看,“低龄入园”确实是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不仅意味着能有更多的选择,甚至多了些刚需的属性。

  但托育不同于普通服务,幼儿照护本身就是门兼具专业性与责任心的工作,更何况每个幼儿都是家庭的心头肉。多重因素的叠加,也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政策的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我国人口规模出现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叠加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近年来屡被提及的人口问题走上了风口浪尖。于是,求解低生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多地也纷纷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包,给出实打实的支持。

  但从舆论的反馈来看,效果又很难称得上立竿见影。归根结底,生不起、没人带、养不起成为生育焦虑蔓延的主要三方面原因,有生育意愿调查显示,“没人带”是女性提及最多的不愿意生二孩的原因之一。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还在提案中呼吁“重视一孩”,称发钱奖励生娃不能只给二孩、三孩,一孩才是生育萎缩的主因。

  保住一孩“基本盘”,再发力二孩、三孩,就是要给年轻人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愿意生且有能力养。这种底气的塑造,便来源于海量细节的衔接。

  对于托育问题,是降低幼儿入园年龄门槛的同时,提高托育教师业务能力、考核标准以及队伍的整体素养,进而提升保育教育的质量。涉及到孩子,所有服务都要讲求一个细致,万不能只有一个美好的架子“金玉其外”。

  而实现“幼有所托”到“幼有所育”,再到“幼有优育”的质的改变,更需要战略性的谋篇布局,背后事关教师工资待遇甚至财政是否要补贴相关机构正常运行的诸多考量,任何一环掉了链子,都可能导致运行不畅。

  同理,在保障女职工产假权益的同时,企业权益如何保障、隐形歧视如何解决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早已印证解决生育焦虑需要的是社会各界的合力。尤其是当生育问题挂钩人口结构、社会发展的时候,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指哪打哪,要通盘考虑标本兼治。

  鼓励生育,需要能工出巧活。多渠道增加幼儿园供给、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生育、养育的总结仍旧占据了一席之地。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但鼓励生育,更需要慢工出细活。解决生育问题仍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高瞻远瞩的全盘考虑,也需要绣花功夫般的细致筹谋,于每一步脚踏实地的探索中补齐短板和缺口,理顺个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只有选择越来越多,与生育相关的软件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后顾之忧才会越来越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