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网红西餐厅蓝蛙后厨乱象被媒体曝光。此后,蓝蛙致歉,相关门店停业整改,全面彻查食安问题。
蓝蛙不是个案,食品安全问题在“3·15”向来不会缺席。各路记者卧底后厨,进入生产加工操作间,总有意外的发现。
年年曝光,年年犯错。民以食为天,食安直接关系我国14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频频爆雷,让美食成为公众眼中爱之深、恨之切的存在。
用过期食材、抹布擦完刀具擦垃圾桶,除了使用过期食材、操作不规范等老问题之外,近来的食安问题,还聚焦在难以预知的预制菜、添加剂背后的科技与狠活等等。
食安问题引发全社会关注,各职能部门下大气力抓食品安全,让食品安全整体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与老百姓心中的期待仍有很大差距。
重“食”人间烟火气,安全是底线。若不能守住底线,则是在钢丝上起舞。熬过疫情三年,餐企复苏不易。降本增效无可厚非,成本管控理所当然,但绝不是造成食安问题的借口。
对于被曝光的企业来说,致歉与检讨不是终点,不仅要知错就改,还有改后不犯,接受惩罚后如何弥补漏洞、根除错误才是重点。那些暂未被曝光的问题企业,不应侥幸,而应严谨自律、自查自纠。
业内一直流传,由于惩处条例对食品安全违法人员惩处力度相对较轻,且违法指标描述不清晰,暴利与处罚额往往不在同一量级。
因此,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落实好常态化监督,用足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提升违法成本。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
而不论是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还是最严肃的问责,都离不开统一、科学、明晰的执法体制,这才是食品安全执法常态化和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食品生产、流通、经营、消费,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生产经营者多,地域跨度也大。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要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加工、流通安全关,服务质量安全关,实时查缺补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有效监管。
除此之外,各市场主体积极行动起来,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要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不良信用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加大检查力度。
消费者也是食安问题的受害者,所以要鼓励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向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以合法渠道保障自身权益,进一步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