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关注的新一期金融数据出炉。4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从数据变化来看,一季度新增信贷总量超出预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另3月央行公布的社融、信贷、M2同比增速也均高于市场预期,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各项金融数据表现强劲,这也预示着国内经济复苏动能在不断增强。
住户贷款增幅显著
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增幅显著。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信贷投放顺利实现“开门红”。
分部门看,对公贷款仍占主导,居民贷款亦明显改善,信贷结构更加均衡。具体看,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0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791亿元。
具体到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
分部门看,企业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仍为当前新增信贷的主要拉动力量。具体看,3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7万亿元,同比多增220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07万亿元,同比多增7252亿元。在信贷维持高景气度情况下,部分银行仍需通过压降票据资产来腾挪信贷额度,票据融资维持少增格局。3月票据融资减少4687亿元,同比少增7874亿元,延续年初以来的回落态势。
另外,业内关注的3月住户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同比多增4908亿元,居民端信用扩张继续向好改善。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同比大幅多增2613亿元;居民短贷增加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处于历史高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主要是伴随疫情以来的累积需求加快释放、房地产销售收入由负转正,居民按揭贷款呈现明显的回暖迹象。3月以来,监管展开对不法贷款中介的专项治理行动,规范贷款市场秩序,也有助于按揭市场稳定,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整体反弹力度较大;另外居民短贷增幅明显,则主要是在宏观经济景气度提升、消费场景和需求恢复,以及零售贷款价格下行拉动下,消费类信用扩张强度继续提升,同时经营贷也成为居民端信用扩张的重要支撑。
针对住户贷款投放回暖趋势,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同样称,地产销售点状复苏、边际改善带来的“小阳春“,拉动了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并有效抵消新一波提前还贷高峰影响,商品与服务消费复苏动能加强,则带动住户短期贷款连续第二个月稳步多增,但他也认为,居民消费的修复仍需包括金融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支持与呵护,有序扩大金融支持消费信贷的规模、稳步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以提振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企业贷款虽受票据融资拖累,但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持续稳增,反映银行适度靠前充裕投放的政策部署,市场主体内生需求不断修复、积聚动能,基建、城投等政府相关贷款投放也为企业中长期贷款提供支持。
社融增速持续上行
信贷投放强劲增长促成了社融增速持续上行。初步统计,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2.3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606亿元,同比少增1144亿元;委托贷款增加681亿元,同比多增22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1亿元,同比少减164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683亿元,同比多增389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8480亿元,同比少4718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83万亿元,同比多247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149亿元,同比少833亿元。
从结构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长显著,这也成为支撑新增社融多增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3.6%,同比高4.5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占比12.6%,同比低0.5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3.2%,同比高2.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5.8%,同比低5.1个百分点。
具体到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延续高位。
结构上,温彬分析,表内信贷、政府债和企业债融资维持较高规模,成为当月社融新增的主要支撑。同比看,表内信贷和非标融资形成拉动。3月表内信贷新增规模达到3.95万亿元,在社融中占比73%,仍为社融主要贡献项;财政政策继续前置发力下,3月政府债净融资6022亿元,尽管较去年同期减少1052亿元,但维持相对高位;企业债发行规模多增,但在偿还量较大下,3月企业债净融资3288亿元,同比小幅缩量。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同样称,3月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同比继续少增,但较上个月明显改善,反映企业信用环境整体在改善。他认为,社融强劲表现,主要是国内经济前景改善,纾困、稳增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和企业信用环境整体改善。
另在货币供应方面,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延续高位;狭义货币(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一季度净投放现金961亿元。
“3月信贷维持同比多增,存款派生能力仍强,且财政政策继续前置发力,继续为M2高增长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受去年同期基数相对偏高影响,M2同比增速环比小幅回落。”温彬解读道。
庞溟则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支出发力前置的背景下,M2增速相对稳定,不过M2-M1剪刀差继续扩大,也显示企业预期和实际投资需求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实体经济活跃度仍需政策继续呵护改善。
另在人民币存款方面,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8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97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7987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
避免“大开大合”
在业内看来,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实体融资需求持续修复、银行扩表主动性强、稳增长政策延续发力以及低利率贷款环境下,一季度信贷投放保持了较快节奏,超预期完成“靠前发力”和“开门红”目标,债券融资总体旺盛,有助于提振信心、加快宽信用进程。
在信贷总量延续扩张的同时,信贷扩张的平衡度也在改善。一方面,3月零售贷款在新增信贷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去年以来对公与零售严重失衡的状况得到优化;另一方面,在监管引导和经济修复平衡下,区域间信贷投放更加均衡,机构间信贷分化也有所收敛。
温彬认为,下一步,要保持贷款平稳增长,避免“大开大合”,同时,为避免“大水漫灌”,防止资金空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也需要后续对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进行适当控制。预计全年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信用扩张力度较大,从而为经济稳固运行和持续整体好转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当前信贷投放其实就不算是过快,就像国常会说的‘当前经济恢复正处于关键期’,”庞溟同样称,信贷投放靠前发力、精准发力是适时的、必要的、管用的,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呵护市场主体内生需求、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来说都必不可少。细看数据,其实并没有太多过热过火,比如票据融资被压去了中长期贷款,看起来就让后者比较红火。
周茂华则说到,3月信贷供需两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回暖,房地产融资环境在改善,目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保持在合理水平或区间;但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和内需仍处于恢复阶段,需要适度货币环境支持,国内仍需要继续落实好一揽子纾困与稳增长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支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