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区”一季度招商引资超预期
政策接续优化 大学生就业再扩渠道
五一“小黄金周”,是大热也是大考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04月2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接续优化 大学生就业再扩渠道

 

  稳就业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要内容。4月2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表示,将突出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着力在拓宽就业渠道上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和工作安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企业是就业之源,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通知》显示,为了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2022年5月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对于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规定是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

  此次《通知》中的举措则有所不同,政策对象从仅限于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扩大到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的范围,同时,享受一次性就业补贴也从中小微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

  政策的优化调整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双向奔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疫情期间,一些高校毕业生并未找到心仪的工作,将政策对象从毕业年度扩展到毕业2年内,也为更多的毕业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享受主体从中小微企业扩充为所有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的调控给予企业补贴,为企业减负,让企业能招人、敢招人,有利于企业信心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

  “此次政策的调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帮助高校毕业生找到更加心仪的工作,充分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这体现了对大学生就业的更大力度的支持。

  支持“体制内”岗位扩容

  当下,就业季已然变成了“赶考季”,“考公”“考编”成为了不少高校毕业生的选择。此次印发的《通知》也推动这些备受高校毕业生青睐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进一步释放就业岗位,挖掘岗位潜力。

  《通知》提到,将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对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国有企业,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同意,统筹考虑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人数、自然减员情况和现有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2023年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际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

  此外,《通知》明确提出,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挖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存量,统筹自然减员,加大补员力度,稳定招录、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合理确定招录、招聘时间。

  事实上,在国家政策层面,一直在推动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022年,全国国企招录高校毕业生超过76万人、同比增长23.4%,其中,中央企业招录36.8万人、同比增长23.9%。”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社会责任局局长李军在当天的吹风会上表示。

  据介绍,2022年9月以来,通过多次会议对国资央企招录2023年度高校毕业生作出部署,与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开展“百家高校行”“万企进校园”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11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累计3.2万家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岗位70万个,接收简历840万份。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做好稳就业相关工作。

  在王鹏看来,支持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扩容岗位,是政策性机制的调控,将为促就业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技能适配新经济

  目前,招工难、就业难等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在4月18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指出,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16-24岁、25-2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9.6%和4.3%。

  “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走高,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青年人失业率上升主要是由于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所导致的,对于结构性矛盾要持续关注。”付凌晖表示。

  在3月2日国新办举办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指出,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是就业难最主要的原因。

  此次《通知》也针对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出了相应对策。其中,提出要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适应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制造强国等建设和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各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大规模开展重点行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培训。

  “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的崛起推动了各类生产要素重构,也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宋向清表示,这是产业链和供应链之间的再造和优化,这些领域将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公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

  “未来,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数量会进一步提升,也会逐渐成为更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宋向清说。“政策的调整和优化顺应了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时代产业结构的变化,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此外,《通知》也明确,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聚焦高校毕业生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文化业态特色经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等。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张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