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ESG:跳出“利润最大化”
陆金所控股: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模式
下一篇4 2023年05月1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科技ESG:跳出“利润最大化”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其作品《寂静的春天》中呼吁人类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同期ESG概念进入萌芽期,这一新兴理念,提出要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纳入到企业投资决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在金融科技领域,从业机构依托数字化优势,用科技力量助力环境保护,在普惠金融、打击黑产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并持续科学优化公司经营战略决策。

  环境

  强调科技力量

  一直以来,金融机构都是ESG发展的主力军。针对从业机构在环境方面的布局,近期北京商报记者对业内10余家机构进行了采访,涉及主体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机构等。从受访机构反馈的信息来看,科技始终是金融科技行业在ESG实践中的底色,相关机构一方面通过技术提高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更为完善的绿色产品体系。

  能源消耗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无法绕开的一环,其中又以企业主体为消耗大户。为了减少在企业日常经营环节中产生的能源消耗,金融科技机构建立轻资产绿色模式,小到员工无纸化办公,大到智慧办公场地建设,全方位发挥科技减碳效能。

  例如,正在建设中的奇富科技总部大厦以绿色和智慧为特色设计理念,整个建筑通过风环境、热环境模拟,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最大程度实现自然通风和采光,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使得整栋建筑的节能率大大提高,同时降低光能消耗和碳排放量;京东云数据中心则是运用数据中心应用变频、间接蒸发冷却、液冷等自研节能技术,贯彻全生命周期低碳节能策略,同时增加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的利用比例,逐步探索扩大数据中心能源的回收利用范围……

  事实上,金融科技本身就与ESG理念具有天然完美的契合度。在此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

  而对于金融科技机构而言,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是刻在骨血里的基因。同样得益于这些技术,金融科技机构们的产品日益丰富,围绕“绿色”这一关键词持续创新。奇富科技接连推出新源贷、林农贷等定制化绿色专项产品,分别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传统林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蚂蚁集团达成行业首单ESG挂钩银团贷款,相关款项将用于推进其ESG战略目标和碳中和目标的落地 ……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天印看来,随着“双碳”工作的推进,节能减排不仅仅局限在一些高排放行业,像金融科技等一类传统低排放型高科技机构也可以在节能减碳、减少资源消耗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金融科技助力外部减碳工作的角度看,金融科技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的独特技术优势,助力企业和项目碳排放量高效计算和碳账户的构建,这是开展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重要基础。这些企业若得到了绿色资金的支持,可以更好地开展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实现降碳的目的。

  社会

  依托主营业务向外输出

  ESG的核心,是跳脱出“利润最大化”这一观念,将健康、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经营中。ESG成为主流趋势的当下,金融科技机构不再盲目追寻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依托于主营业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金融科技机构的业务,离不开金融服务,这一赛道上,它们与银行等传统机构错位相争,极大地增强了金融服务覆盖面。

  落到具体案例上,招联消费金融通过技术化、数字化的手段,为新市民提供纯线上、无抵押、更快捷的贷款服务;信也科技2022年全年帮助小微用户获得434亿元信贷服务,同时上线小微服务功能专区……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除了向有资金需求的群体提供资金支持外,金融科技机构也在向外赋能。马上消费金融发力“科技帮扶”,通过数字化全过程养殖监控管理助力智慧养殖产业升级,联合金融机构生态伙伴改良“三农”授信质量;打通农产品完整销售链路。蚂蚁集团自2018年开始利用自身数字技术和平台优势发起“数字木兰”系列计划,从基础保障、就业支持、多元发展三个核心议题出发,帮助提升女性的安全感、成就感。

  “普惠金融的发展最终要建立在金融科技长足发展的基础之上。”孙天印指出。普惠金融的痛点集中在业务操作成本与业务规模的不匹配、风险的识别和量化难度大等方面,而这正是金融科技的优势所在。有了金融科技的助力,很多流程实现了自动化,业务操作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更有助于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也会提高金融服务小微等主体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分期、贷款等面向消费者的服务,金融科技机构也被乱象包围。从北京商报记者过往的调查来看,金融科技本身的业务受到贷款利率、服务质量的考验,饱受诟病。更有甚者冒充机构名义对用户实施诈骗。

  贯彻ESG理念的发展战略下,金融科技机构愈发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形象建设方面的内容,纷纷通过自有渠道,提升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质效,对于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问题,乐信将“有度”上升为品牌核心理念,推出“阳光守护者2.0”消费者保护体系,帮助消费者理性消费、健康消费。

  此外,在众多社会公益项目中,也能看到金融科技机构的身影。2022年,金融壹账通参与了由壹基金发起的“深喀同心·善行致远”专项基金项目,向喀什地区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物资,旨在帮助当地有需要的群体纾困解难。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不论是金融还是科技,最终都要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机构助力普惠金融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在进行ESG评价时,金融科技机构也面临着相关数据服务不成熟、信息获取难度较高、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

  治理

  多围绕员工成长和企业文化

  ESG从来都是连贯发展的整体。纵观金融科技机构ESG发展历程,在通过金融服务引导助力绿色转型的同时,金融科技机构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完善自身治理,以适应展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员工、股东以及合作伙伴等方面的不同利益需求。

  具体到企业治理上,受访金融科技机构多集中在员工培训和公司规章制度建设上。例如:奇富科技构建了成熟的培训体系及晋升发展体制,注重员工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训及提升;马上消费金融推出一系列具备马上特色的文化活动,平衡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乐信提出“三不”“三要”原则,即不超越利率红线、不盲目扩张、不诱导过度消费,要依托消费场景开展金融科技服务、要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要支持小微企业。

  孙天印表示,金融科技公司具备运行高效、发展迅速、市场化机制相对完善、薪酬待遇良好等很多优点;但是不可规避的是这些公司的员工往往面临内部竞争压力大、加班情况严重、不稳定性较突出等情况。金融科技公司在满足员工物质和薪酬待遇的同时,应更关注员工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不仅利于团队的健康稳定,也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对比发现,相较于在实践ESG方面更为完善的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机构在完善ESG治理架构方面还较为薄弱。仅有少数机构披露了较为完善的ESG管治架构。其中,金融壹账通提到,各公司董事会负责全面监管ESG事宜,包括设定目标、制定政策、检查目标进展等,设立ESG监督委员会,各职能部门及业务条线各司其职,积极落实各项ESG相关举措。

  此外,还有金融科技机构从业者在采访中提到,ESG发展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难题,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对ESG、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认知尚浅,行业整体仍处于摸索前进阶段。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也进一步强调,只有对转型有充分的认知,才能有效制定助力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等政策,培养并储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王遥认为,作为市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金融相关机构开展ESG实践有积极意义。基于金融尤其是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环境定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以资金为导向、带动更多要素向ESG表现较好的企业进行倾斜的同时,还能基于资金的吸引力与带动作用,倒逼企业开展ESG能力建设,推动企业自主开展ESG信息披露。在多行业ESG生态共同改善的过程中,基于对各行各业ESG能力建设的支持与引导,从环境、社会等多角度助力我国经济发展质效的提升。

  而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和经济发展上行带来的挑战之下,关注ESG长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下一阶段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麦肯锡发布的《可持续发展:全球金融业实践与探索》报告指出,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可持续转型普遍处于起步阶段,正面临关键窗口期,应加速转型,从而获得先发优势,让ESG成为自身核心竞争力之一。

  施懿宸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可持续的盈利能力,ESG更多的是管理思路的转变。目前来看,ESG从指标设计到评价体系建设仍处于多样化发展、以市场化机制检验和实证阶段,金融科技机构仍须推进ESG发展配套政策。通过外部监管压力、开展ESG研究和咨询等“由外源向内生”的方式,以个体为标的督促整体向ESG转变。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