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半年后,旅游市场站在了十字路口。出境游方面,一边是高涨的需求,另一边是产业链修复缓慢、价格居高不下,全面复苏的难题如何化解?境内跨省游方面,历经看似火爆的“五一”,低价游卷土重来,面对即将到来的端午和暑期市场,消费习惯的改变,全新营销手段的触达,市场又将走向何方?近日,北京商报《对话2023旅游业复苏元年》栏目独家专访康辉集团执行总裁张楠。
出境游:
大团队不再 三大难题待解
保守复苏,是张楠对于出境团队游恢复4个月后,旗下全国子公司、分公司订单恢复进程的判断,这个判断的背后,是恢复至2019年的20%-30%的数据以及目前旅行社在出境游放开后集体面临的资金紧张、成本上涨和地接资源修复过慢三大难题。
“三年疫情,旅游行业遭到巨大冲击,不少旅行社企业资金非常紧张。”张楠承认,这样的资金状况,让旅行社在今年出境游恢复以后,拿资源都比较谨慎。“因为只能干一次,而且必须要干成。”这也导致出境游产品的选择不如疫情前那么丰富。
紧张的自有资金之外,是各种成本的不断上涨,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莫过于航班成本。
张楠认为,目前除了整体航班运力不足外,油价浮动和航线限制使得飞行成本不断升高。以泰国、欧洲为例,从中国过去的飞行成本较疫情前上浮了不少。而在航空出行成本上涨后,旅游产品价格也都会跟着上涨,导致这一趟出行的成本会超出不少游客的心理预期。
价格之外,地接资源修复的速度过于缓慢,让旅行社在出境游目的地接待上“难以下锅”。这里提到的地接资源不健全并不是体现在房、餐、车上,而关键在于中文导游。“因为有大量的中文导游都是中国人,他们在疫情期间回国后,可能有90%的人都选择了转行,此时想要他们从稳定的工作再重新回归‘老本行’相对会比较难。”
三年疫情,出境游市场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据张楠介绍,消费者出境游的消费习惯经过三年得以改变,以前的大团队客群不复存在,反之换来的是商旅客人、家庭旅游、企业团组的增长。“虽然恢复速度不及预期,但我们仍对出境游市场抱有很高的期待,针对新变化推出符合当下的新产品是第一要务。”
境内游:
“低价游”内卷 比拼一触即发
眼下距离端午假期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针对端午假期以及暑期,康辉旅游已经密集上线了旅游产品。
“目前暑期亲子研学游产品备受追捧,咨询量很大。同时,康辉集团已经开始为6月16日旅博会做预热,届时将会有诸多爆款钜惠产品在展会上售卖。”谈到接下来的准备,张楠表示。
“尽管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一片红火,但从实际情况看,与2019年仍有差别。”张楠说道,“目前康辉集团跨省游订单已经恢复至2019年的七成到八成,但是现在的市场和2019年以前相比,严格意义上已经不是相同的概念了。”
“2019年前,旅行社企业的产品基本都是大包机、大专列、千人团、百人团等,但受疫情的影响,各旅行社不得不进行转型。康辉集团也就顺应当下开始做起新目的地和资源运营,利用起自身的全国营销渠道。”这也意味着,张楠和他的团队要重新做规划、重新瞄准消费者的新需求。
不仅自身亟待改变,康辉集团以及其他大型旅行社也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伴随着跨省游市场的复苏,不合理低价游重出江湖,价格“卷”的让部分大旅行社也不得不使出“低价策略”。“目前市场上低价游的出现速度比想象中的要快,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还是运营能力方面来看,中小旅行社以及个体户的生存空间有限,所以他们不得不用‘拼低价’的方式来抢客户,而这就导致一些大型旅行社也面临着‘价格战’。”
张楠认为,国家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做好行业规范和监督,旅行社行业也要一起努力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战略:
修复期持续 产业链重塑
“现在的旅游市场仍然处在修复期,等到完全恢复则还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张楠给出了业界对于旅游市场的判断。
修复期则是消费者、业界、资源都需要去适应、转变的一个过程。张楠认为,疫情三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认知都在发生改变,游客也将在修复期慢慢转型。同时,资源端、旅行社端等乃至整个旅游产业链都需要进行持续地修复,包括航空航线以及运力的恢复、地接资源的完善以及签证政策的更新。
当然,旅游从业人员的回归在修复期当中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张楠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行业要做的就是把三年当中流失的旅游人才再重新招聘回来,他们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操作模式、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这样才能在后疫情时代快速把旅游行业重新拉回到正常水平。
其中,在国内市场,康辉集团将依赖于碎片化的资源整合以及落地地面服务来做新目的地运营;同时,逐步尝试恢复以前的业务产品,例如包机业务等,并依托首旅体系,争取一些好的资源来给全集团赋能。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康辉集团也将依托这一新鲜事物去加大线上的推广力度,重新辨识和认知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平台销售,触达消费者新的出行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 吴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