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地方不想提振经济,但热度当前,贵州却对“赚快钱”说了“NO”。在第一届“村BA”落幕之后,“村超”“村排”也火爆登场。人气来了,意味着商机也在降临,但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贵州的赛事举办地却在大热之中拒绝了大额赞助。
目前,许多群众对于村味赛事的商业化也持否定态度,有关分析认为,其实这些否定态度可能源于一些体育运动的过度商业化,这就意味着村味赛事在引入商业时需要合适、合理,其中,遵从活动本身的价值和群众参与的价值是第一要义,可以商业化,但不能忘记初心。
拒绝商业化
贵州近期多个村味赛事接连爆火,有网友更是留言称,“贵州包办了全国人民的体育娱乐活动”。除了“村超”以外,2022年夏季,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经由短视频火爆全网,网友们参照“NBA”“CBA”的命名规则称之为“村BA”。6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文称,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贵州“村BA”这个火爆全网的乡村赛事,就此升级成为全国性比赛。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接下来,“村排”或也将到来。据贵阳网消息,有市民在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提到,继贵州“村BA”“村超”出圈后,贵阳市可不可以搞个“村排”联赛赛事,提升贵阳城市影响力。贵阳市体育局回复称,今年4月,贵阳市举办了VAL排球联赛(贵阳站),8月还拟将举办“爽爽贵阳”全国排球邀请赛,邀请国内各省市的排球爱好者来筑参赛。
“村超”“村排”“村BA”……最近贵州的热度持续上升,为贵州带来了阔别已久的人气,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借助“村超”的东风,榕江县正全力打造“超好玩”“超好吃”“超好住”的“超经济”。“我们将在7月29日‘村超’决赛结束后,发起全国的‘村超’邀请赛,欢迎更多以美食为主题的足球队参与,比如像淄博烧烤队、柳州螺蛳粉队来对阵我们榕江的卷粉队。”榕江县县长徐勃说。
不过,无论是“村超”的举办地榕江县,还是“村BA”的举办地台江县台盘村,都似乎暂未将商业化纳入考虑。3月,台盘村党支部书记张寿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不断有品牌提出赞助,包括把广告标语打在球场内等形式,均被他们拒绝。村里目前接到的最大一笔报价是50万元,对方提出用30万元冠名“村BA”,另外20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村BA’球场外围可以有商业,球场上拒绝商业化,保留‘村’味。”张寿双说,“我们拒绝商业化,让大家纯粹地玩篮球。”同时,据新华社消息,借鉴台江县“村BA”的办赛经验,榕江县“村超”也坚持开放办赛。不收门票、不拉赞助,村民自己当办赛主体,与当地相关组织携手,分工协作。
旅游被拉动
尽管没有商业化,村味赛事自身对于当地消费也能带来十分直接的拉动作用。从观众方面看,家住广东的余颖(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尽管没去贵州的“村BA”,但今年1月底过年期间,她到广东省揭阳市登岗村看了一场当地的“村BA”比赛。“这个比赛是揭阳市每年过节都会举办的活动,会邀请当地篮球明星参与。”
余颖称,可能因为当时的比赛是为了给当地人看,而不是为了吸引外地观众的,因此在比赛现场基本没有特别展示当地特色产品。不过她表示,在那期间,自己会主动地“探索一些特色食品、情不自禁地消费”。
曾于去年8月到台盘村看“村BA”的阿K(化名)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民族特色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到了当地不进行消费“说不过去”。“当时去台盘村看比赛是因为我本身就很热爱篮球,对于民族村落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也很好奇。”阿K说,“尽管已经去过了,但我还要再去。”阿K介绍,当时的比赛现场有本地球队以及外省球队,中场还有民族舞蹈表演,比常规啦啦队要更精彩和吸引眼球,现场观众也有超乎想象的热情。
“从超过40摄氏度的下午一直到夜晚10点多,全场都座无虚席,或者说是一座难求,球员和球迷的专业度和热情度都打破我的想象。”阿K表示,“希望这些赛事能够得到更多的传播,贵州是个会超乎想象能给你惊喜的地方。”
总体上,据统计,2022年比赛期间,台盘村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154万元。去年赛事结束后,村里还对场地进行了改扩建,在原来的水泥地上铺设了硅胶,增加了看台数量,现场可容纳观众从去年的1万多人增加到2万多人。此外,还新增了球员休息室、沐浴室、媒体接待室等。
关键在于度
村味赛事对于赞助的“拒绝”,恰恰切中不少群众的心声。余颖便向北京商报记者表达了她的期望。她表示,希望能好好地扩大当地文化宣传,不要让只看见利益的商家破坏赛事的纯粹。
对于这样的看法,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认为,广大的社会舆论对商业化持一定的批评态度,其实可能源于当前的一些体育运动的过度商业化。“这就意味着,这些村味赛事在引入商业的同时,需要进行市场的探索,从而进行合适、合理的商业化。其中,遵从活动本身的价值和群众参与的价值是第一要义。”
胡冰川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无论是“村超”“村BA”,还是农村本土的其他各种娱乐活动,实际上一直是比较缺钱的。“过去依靠当地的老百姓集资、依靠当地的一些赞助商进行赞助,他们在财务方面仍然是需要支持的。”胡冰川表示,“其实,可以在坚守活动初心的基础之上,通过一部分商业化使整个运转成本能够得到有效覆盖,使活动长期可持续地坚持下去,这样的商业化可能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胡冰川认为,现在体育产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整个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都已经非常清晰,未来“村超”“村BA”要如何选择,或者走哪一条路,应该更多地去适应当地特征,无论要不要彻底变成产业化的体育运动或者商业化运作的模式,都不要妨碍最初的目标,不忘初心。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目前,“村BA”“村超”其实具备相关的商业开发的价值。“不过,未来即使是进行了商业化的变现、商业化的包装,还是要源于群众,跟地方实际情况、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情况相结合,才能让它们具有生命力。”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