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一环扣一环的变革节奏,终于在6月20日迎来了小高潮:蔡崇信接替张勇出任阿里巴巴第三任董事会主席,吴泳铭接替张勇出任阿里巴巴第四任CEO,而卸任集团一号位的张勇专职出击阿里云智能。
马云“退休”之后,阿里如此级别的变动已经多年未见。自2019年马云卸任董事会主席,这艘互联网大船的掌舵者一直是张勇,更早的脉络从2015年他接任CEO就逐渐清晰。
如今,以董事会主席和CEO为核心岗,阿里名义上的掌舵者换成了蔡崇信搭档吴泳铭。而在不少观察者眼里,更大信号是马云回归。马云回来了,马云讲话了,马云指明了方向,此类消息很多,外界某些说法不无道理,但还是把本质搞错了。
作为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和永久合伙人,马云之于阿里一直“退而不休”,他战略性、方向性的指导,某些重要节点或事件的直接过问,从来没有停止。马云从未离开,也就谈不上马云大举回归。
危局之中,外界特别容易夸大精神领袖的作用。对于转型期的阿里,马云当然重要,但绝不是100%,甚至超不过50%。
对马云的夸大,意味着对阿里长期企业文化的否认。以合伙人制度为核心标志,阿里近十年组织架构调整的基调没有变,那就是弱化单一角色对公司的影响,而着重于高管的集体决策集体智慧,即便张勇最近五六年是阿里集团层级的掌舵者。
在阿里的历史上,组织架构的调整,分分合合是常态,原则就是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发展需求,应对不同阶段不同外部竞争。与其说阿里召唤马云,不如说阿里各路高管找回自己、唤醒自己。
高管的自我觉醒,是庞大公司再创业再创新的第一关卡:闯过去转危为安前途似锦,闯不过去很难活到102年(阿里的愿景)。
从这个角度,阿里一系列组织变革才能顺理成章。张勇all in阿里云,是集团掌舵者重回一线业务、前瞻业务;此前一度淡出的蔡崇信、吴泳铭,是老将回归,从控股公司的角度发挥投融资和串联孵化的价值;本地生活集团CEO俞永福、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蒋凡、淘宝天猫商业集团CEO戴珊,每一个人都算得上阿里老将,也在过往阿里组织变革或个人经历上有这样那样的“波折”。
万事找马云、万事找张勇已经不再有效。如今,独立的要求和竞争的难题摆在了阿里高管面前,让他们各自解决。
内部赛跑很残酷,阿里云、菜鸟、盒马等给出了上市时间表,需要跑得快一点、决绝一点;淘宝天猫是阿里的基本盘,是受拼多多、京东、抖音电商等外部冲击最猛烈的部分;大文娱、本地生活、国际电商等业务的压力只多不少……
无论从公司结构还是高管权限,阿里变革把自己逼到了绝地。这也足以反证,如果召唤马云就够了,又何必分家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