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2025年建成
北京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调至8134元
高铁不怕孩子哭 就怕家长不作为
3上一篇 2023年07月2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铁不怕孩子哭 就怕家长不作为

杨月涵
 

  近年来,高铁自带的高流量,除了与票价有关,多半和孩子相关。票价涨了,孩子吵了时不时登上热搜,而这一次是正面典型。

  一条“3岁女童高铁10小时不哭闹”的视频走红网络,画面中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的积极配合引发大量网友的点赞。

  这条视频能火,一定程度上有传播学的功劳。3岁、高铁、10小时,单看平平无奇,连在一起就呛出了十足的“火药味”,让人联想起“高铁+冲突+小孩”的爆款公式。

  孩子在公共场合无休止的吵闹已经成为刻板印象,时间长且相对封闭的高铁环境,更让孩子成了风暴中心、众矢之的,所谓“厌童”情绪有了典型场景。

  理性思考所谓“厌童”,大多数是不喜欢孩子哭闹,更准确说是没有约束的“熊孩子”。但孩子可以不懂事,但家长不能无动于衷。

  换句话说,视频走红并不全是对孩子乖巧听话的认可,更像是一种社会情绪的集中宣泄,而这种宣泄的矛头也从来不是孩子,而是对孩子吵闹行为毫无作为的家长。

  出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限制,很少有人会对孩子的行为较真,任谁都明白,让一个几岁的孩子像成年人一样保持安静是一种不现实的苛责。

  所有矛盾的焦点,其实是对家长发出的一种“管管自己孩子”的诉求。如果家长使出浑身解数还是管不住孩子,恐怕旁人多的会是一份理解而不是指责。

  近年来,舆论事件的多次发酵同样给家长带来了心理压力,随身携带的道歉礼包、做好的随时道歉准备,还有“如果儿童哭闹请带到车厢连接处哄”的语音播报,让不少家长陷入了带孩子出行的恐惧,孩子仿佛成了一种原罪。

  真正的“熊孩子”乃至“熊家长”是极少数,点赞“3岁女童高铁10小时不哭闹”不是对家长的道德绑架,更不是用多高的标准去约束孩子。

  宽容和理解应该留给孩子,但不能给“熊家长”。作家苏小懒曾发文称,我们需要提倡家长们管好自己的孩子,但儿童的年龄不同,公众也要有不同的宽容度。

  将视频里的孩子奉为“瑰宝”大可不必,但宝宝的父亲说,孩子没学会自控之前,家长是“方向盘”,家长倒是有必要多听听。

  家长管好孩子,社会宽容孩子,两者并不矛盾。解决儿童哭闹的直接办法,呼吁家长对孩子更多地引导、教育、规劝和规范,而不是在问题面前双手一摊:“他还是个孩子,你理解点怎么了”,摆烂了事。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