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高空调创始人李兴浩的行踪近日引发持续关注,多家媒体最新消息显示,其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所涉及案件已经开庭。不曾想志高空调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是以这种方式。
物是人非
早年务农的李兴浩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空调维修工作,并在90年代初与人合伙创办志高空调,凭借低价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在2008年、2009年左右,一度与海尔、格力、美的并称“四巨头”,也正是在2009年,志高空调在港上市,李兴浩身家一度高达18亿港元。
此后,志高空调又赶上家电下乡的东风,2010年,志高空调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元,占据彼时市场11%的份额。
不过到达顶峰后,志高空调市场份额不断萎缩,2014年,志高空调市场份额已滑落至4.3%,2015年其亏损达到6.9亿元,时至2018年,其市场份额仅剩约2.2%,当年亏损达4.8亿元,2019年志高空调更是创下最高亏损纪录14亿元。
严重亏损的志高空调逐渐销声匿迹,2020年,欠款近4000万元的志高空调及其法人李兴浩被纳入“老赖”名单,被法院限制高消费,2021年底,因未按规定披露中报、年报,志高空调进入退市程序,次年4月,志高空调正式退市告别资本市场。
伴随着志高空调的衰落,李兴浩本人也逐步退出企业经营层,2019年,以张权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进入企业,2020年初,志高空调再次宣布新的高管任命,聘任滕光胜为公司总裁、胡秀忠为公司常务副总裁。
如今李兴浩的名字再次出现,其身份已经是“深装总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据知情人士透露,李兴浩所涉及案件主要因为挪用深装总公司公款。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以志高空调总裁肖凤麟为代表的管理层,掌握了志高空调的经营、管理权力,而志高空调这一品牌的经营方,已从原来的“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变为“广东省志高格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掉队
空调作为家家必备的大单品家电,总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但在这背后,近十余年来行业逻辑早已改变。
家电产业观察家许意强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左右,我国空调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白,各个品牌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而彼时居民消费能力有限,平价产品尽管在性能上略有欠缺,但往往能获得消费者认可。
2005-2013年,头部空调厂商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创新研发,力求提升产品质量及品牌档次,从市场端看,城市消费需求已基本满足,家电下乡主要为挖掘城镇市场需求,时至今日,高端化成为空调市场的主旋律,“推新卖贵”成为知名品牌不约而同的策略,留给廉价产品的空间越来越小。
而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对志高空调的“差评”也并不罕见。有消费者称,其在抖音商城志高专卖店购买了两匹的移动空调,到手后发现轻微漏水,且制冷效果不佳,联系客服后,客服称马上派人来维修检查,但等了将近20天也无人上门。
除了空调外,志高旗下的冰箱、洗衣机也难逃用户吐槽。截至目前,黑猫投诉平台上对志高空调的投诉已高达568条。
能否翻身
穷则思变的志高空调也在艰难觅路,肖凤麒曾表示,志高将坚持空调和家电主业的同时,布局健康产业、智慧物联网产业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有信心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升级。而从MOF空气消毒机、iCongo i系列天花机等产品布局来看,志高也正在追赶健康、环保的家电行业趋势。
不过市场不等人,奥维罗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志高空调线下年累计份额已萎缩至0.03%以下,线上份额仅约为0.2%。
在业内观点看来,空调市场长期处于“红海”,竞争从未休止,对品牌而言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掉队的品牌想要翻身并非易事。
从数据上看,中国家用空调市场产量一年约1.5亿台,而产能则基本达到2.5亿台,换言之,国内空调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又有多家空调企业宣布新产能基地投产,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增空调产能近2000万台。其背后原因一是原有过旧产能在淘汰出新;二是空调市场需求仍有空间,吸引了更多想要切分蛋糕的企业加入。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空调行业销量连续三年下滑,企业随着行业爆发而水涨船高的局面己不复存在,2022年中国空调市场全渠道销售量5714万台,同比下降3.3%。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未来头部品牌与二、三线品牌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原因在于,目前智能化、套系化已成为大趋势,头部品牌能够通过雄厚的实力和较强的话语权,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例如在产品开发环节,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用户细分需求;在智能化方面利用IoT技术全面深化家居服务,营造品牌生态,这均需要高昂的研发投入,也是后来者的门槛。
北京商报记者就李兴浩行踪和经营问题采访志高空调,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正在休假,不方便回应。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