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热潮下的新思考
建行生活
下一篇4 2023年10月1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金融热潮下的新思考

 

  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愈发紧密,数字金融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10月12日,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在京举行。多项数字金融应用成果在论坛上集中展示,也带来了关于数字金融生态的新思考:金融活动数字化、金融监管数字化、货币数字化。

  成果

  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始终把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金融业已成为首都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在会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红表示,2023年上半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119.9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GDP比重达20%。

  如此庞大的产业发展,科技就成为了其助推力量。2022年,北京市丰台区成立了“数字金融创新发展联盟”,首批20家机构位列其中。一年以来,联盟成员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有力支撑了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

  构建数字金融的新生态,更离不开顶层的支持。在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方面,北京首个国家级金融改革实验区——中关村科技金融改革实验区获批,以国家级金科新区丽泽数字金融示范区为代表的产业发展集群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北京搭建数字化小微金融平台,支持政务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在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方面,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广泛拓展食、住、行、游、购、娱等应用场景,覆盖多个商圈和网红打卡地……王红介绍到,北京已连续四年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排名中名列前茅。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先后成立金融数字化转型、数据、创新应用、信息基础设施等11个专业委员会和6个联合实验室,390余家会员单位在联盟平台上共同在标准制修订、产业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潘润红介绍,联盟也为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除了服务实体经济,数字金融的落地应用更为特殊群体带来了实质性的便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届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表示,两年多以来,数研所持续与残联开展各类合作,提升数字人民币产品的无障碍体验。今年,数研所持续开展产品无障碍改造和创新,保障新功能都可以适配读屏操作;针对障碍用户容易遇到问题的环节如人脸识别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优化;试点推广SIM硬钱包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对老年人等群体更加友好。

  思考

  金融活动数字化、金融监管数字化、货币数字化,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提出的数字金融三大生态要素,也反映着如今数字金融的三个发展趋势。

  陆磊指出,近年来,以移动支付、NFT等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创新快速兴起与发展,推动了传统金融活动数字化升级改造,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更高效的需求识别和风险管理。数字普惠的发展,在弥补金融机构治理短板、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在供给侧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于需求端也更好实现了公平性。金融活动的数字化,也是正在推进且可预期的最具市场活力的生态要素。

  金融活动与数字化全面结合的同时,就需要金融监管数字化与之匹配。“以科技赋能金融监管,能够有效提升监管部门的信息识别、搜寻和匹配能力。”陆磊指出,通过以支付和账户为核心的行为归类和线索识别,可以实现无感监测、无感监管与全流程监测、穿透式监管的有机融合,在提升监管有效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经济主体承担的监管成本,特别是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和监测上具有特殊优势和巨大潜力。

  陆磊表示,近年来,外汇局在推动监管和服务数字化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具体包括,搭建了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提供便利;加强“数字外管”建设,设立了全国外汇数据研判中心,推动外汇风险交易报告采集,非现场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目的是尽可能降低现场监管的成本。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一级巡视员王蔚同样表示,要着力提高金融监管新效能。要建设监管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价值,实现监管数据、外部数据双向赋能,突破原有机构形态监管局限,强化穿透式监管风险研判,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此外,还要大力推进重要监管活动线上化、数字化,统一监管行为,不断提升监管透明度,增强监管质效,公平、公正维护金融秩序,确保金融持续稳健发展。

  “第三点货币数字化,是最难,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领域。”陆磊提到,所有金融活动的本质都是跨期交易,货币与利率是核心。在现有模式下,央行数字货币(CBDC)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是无息的高能货币。“假设基于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在央行数字货币上加载关于利率的智能合约,央行数字货币将有机会成为广义货币(M2)”,陆磊大胆预测,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创新空间。

  未来

  伴随着热潮,数字金融也将持续深入推进,成为助力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关键力量。不过,陆磊提出,我们需要永远保持对风险的关注,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非传统风险,即技术创新对金融业带来的新挑战。

  谈及这些风险,陆磊指出,数字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可能会使金融面对信息信任、隐私保护、数据鸿沟和金融排斥等问题,高频智能交易或与金融市场波动存在相关性。此外,去中心化金融,特别是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代币型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弱耦合,可直接“点对点”交易,就会存在资金不一定必须通过银行体系跨境流转的情况,这也就模糊了资金跨境界限,显然会增加跨境资金流动管理、跨境交易真实性管理的难度。这些都是建设数字生态需要研究的问题。

  机遇与风险并存,数字金融的未来之路已渐渐明晰。对于金融科技助力数字金融发展,潘润红建议,金融科技助力数字金融发展应加强高质量金融标准供给、强化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打造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王红表示,北京将以深化数字产业化和金融数字化为主线,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具体来看,服务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更多场景应用;拓展应用场景,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和产品服务创新,重点推动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信用与风险管理、跨境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强化监管科技应用,深化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试点,服务监管部门对数字创新进行穿透式监管,筑牢科技与金融监管的防护墙。

  王蔚也表示,未来,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优化数字金融发展环境。延续今年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创立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广泛应用信息科技丰富金融服务场景,为在传统金融服务边缘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资源。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系统性建设企业级风险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数字化风险嵌入控制工具,全面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