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开放
免签目的地受青睐 将扩大内地市场辐射
下一篇4 2023年12月2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开放

 

  经过三年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座“未来之城”正式“上新”。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门迎客。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临大运河,西临六环高线公园,与北京市委市政府隔大运河相望,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据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的三家运营单位国家大剧院、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已做好相关准备,元旦前三大文化建筑开放面积将达到80%,春节前将达到近90%,2024年上半年除图书馆的个别区域外将实现全部开放。

  元旦前开放面积将达80%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现代文明与运河文化在此碰撞。

  12月27日起,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对外开放。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的三家运营单位国家大剧院、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已做好相关准备,元旦前三大文化建筑开放面积将达到80%,春节前将达到近90%,2024年上半年除图书馆的个别区域外将实现全部开放。

  其中,北京艺术中心参观免费不免票,广大市民可登录北京艺术中心官网或拨打北京艺术中心参观便民服务电话了解开放情况,实名预约参观。2023年12月22日—2024年1月1日,北京艺术中心将推出“开幕艺术周”,通过9场剧场内演出以及20场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公众打造全天候的艺术体验。

  北京城市图书馆此次开放区域为:山间阅览区、24小时图书馆、休闲阅读区、元宇宙体验馆、库本阅览区和立体书库。读者步入图书馆不仅能欣赏到通透璀璨的建筑美,体验惬意雅韵的阅读美,感受科技赋能的智慧美;亦可参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文社科、艺术鉴赏、城市生活等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享受免押金办理读者证、文献续借、通借优化、电子支付、增加预约图书取书点、网借图书覆盖京津冀等惠民服务。

  开馆之际,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从人文地理视角、生态文明高度展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建设成就,推出一系列重磅展览。观众持有效身份证件现场验证并进行安检后,即可入馆。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临时展览四大类型构成。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通过八个部分超过1000件文物、艺术品,以时间为轴,生动还原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着重展示大运河与北京的密切关系,系统展现运河沿线人文历史价值内涵。

  展现文化集群的巨大潜能

  作为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运河文化元素,设计方案均通过国际征集产生,出自世界一流建筑设计团队之手。北京艺术中心声学效果经实测达到世界顶级音质水平,北京城市图书馆通过国内藏量最大的全自动机械书库为读者带来图书借阅新体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均匀分布安装了242个隔震支座,从根源上保护建筑和文物安全。

  2024年,北京艺术中心计划安排300场演出,举办300场艺术活动。在将国家大剧院的经典剧目引入北京艺术中心,实现两地同步上演的同时,突出现代性,引入音乐剧、现代舞、先锋戏剧、沉浸式表演等艺术门类,拓展演艺新场景。北京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孙徽介绍,北京艺术中心由三座独立的建筑体组成,包括4个室内剧场,分别是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和1个户外露天剧场。其中,歌剧院拥有国内最大、功能最全的沉浸式扩声系统,汇聚8K、5G、AR、VR、全景声等,观众可在此感受到“艺术+科技”的最新应用成果。

  打造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服务,北京城市图书馆建设国内单体藏书量最大的智能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15分钟内可精准定位取书,并由机器人配送至库本阅览区。未来,北京城市图书馆每年将开展1000场以上活动,串联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文社科、艺术鉴赏、城市生活等主题领域。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谈到,北京城市图书馆在开馆期间,率先在全市推行信用免押金读者证,读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免押金办理读者证,在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均能免押金借阅各类文献。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在开馆后推出“运河之声”曲艺秀、“运河之星”创意汇、“运河有戏”演艺周、“运河有约”惠民月四大主题活动。据介绍,随着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大运河文化、老字号传承、非遗文化、通州地域文化与民族团结等五大主题社教活动也将陆续开启,主要面向儿童、亲子、成人等多种受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展现北京历史风貌。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指出,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亲民性、便利性和实用性,创新性打破了以往公共建筑集群各自独立建设的固有模式,实现了城市副中心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交通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一体化设计建设的模式创新,并建设“没有围墙的建筑”,实现开放共享,给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带来便利。除了三大文化建筑提供的高品质文化功能和服务之外,市民还可以在共享设施里就餐、停车、乘坐地铁、购物、观影,体验多样化的文化休闲娱乐生活。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韩昕媛/文并摄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