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城村落纪实——马驹桥土台沙台
古诗中的七夕
秋天在八月登陆
大学那年的七夕
七夕夜话
光阴里的禅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8月2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诗中的七夕

王晓阳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也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古往今来,七夕之夜,无数诗人墨客仰望星空,挥笔咏叹,寄托情怀,“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是良辰吉日,“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因为心境不同、角度有别,文人们笔下的七夕风采各异、韵味悠长。

  唐代诗人罗隐的《七夕》:“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淡淡几笔,错落有致,为我们打开了一幅七夕聚宴祈祷、拜祭乞巧的民俗画卷。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人通过描写置身于如水月色的宫女百无聊赖地扑打萤火虫、仰望牵牛织女星,以小见大,传神地刻画了失意宫女的孤寂生活和凄凉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他乡七夕》中借鹊桥会的故事抒发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

  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菩萨蛮·七夕》:“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立意新巧、构思独特。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有一次相会时间,但终究比多烦恼的人间美好。“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平实地道出了人生的深奥哲理,表达了夫妻团圆、永不分离的愿望。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词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叙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相爱的神话故事,抒发了对庸常夫妻生活的鄙视和对超越时空的忠贞不渝爱情的赞颂之情,一反历代“欢愉苦短”的传统主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点睛之笔,惊世骇俗、振聋发聩,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成为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台城路·塞外七夕》《鹊桥仙·七夕》分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生离的痛苦、死别的悲哀,格调凄惨哀婉,读来心情沉重,“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的美好时代,人们思想解放,婚姻自由,你情我愿,确认过眼神。物质丰富,交通便利,电话联系快捷,QQ微信可以视频,不必见字如面,不必“朝发夕至”,也不必“云中谁寄锦书来”,真是莫大的幸福。当然,也难以体会古代恋人一年相聚一次的相思之苦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