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万柳地区的商业越来越发达,所以致力于为小区居民与商户之间搭建沟通桥梁的万柳社区网站及《万柳社区生活》杂志也应运而生。其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如果留意一下最近的万柳底商,便会发现一些商家又开始贴出招租的标识,而这种情况几乎每半年到一年就要循环一次,所以在底商方面这几年能留下的商业并不多。
据孙健辉介绍,小区下的底商一般由业主自己出租或交给中介公司,这里的底商价格要远比其他小区高。经他手租出去的底商多以知名奢侈品、烟酒、茶叶、红酒等业态为主。据孙健辉回忆,这些业态中,茶馆以及一些烟酒经营的时间较长。其他被淘汰的业态可能是因为没有好的位置,导致收入所得不及高额租金。“好几个转店都是卖衣服的。”孙健辉回忆。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海淀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刘铮的认同。据他回忆,万柳之前也有底商卖菜的,“但基本一年就撤摊了”。
克丽缇娜(蜂鸟店)店长王晓静从医生岗位退下来之后便开了这家美容店,目前已经经营了八年。在她看来,自己经营的美容店属于相对奢侈的消费,不是生活必备。在当时入驻万柳正是看中这里应该有一批高端消费群体,但其刚来的时候却发现经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一起合作的人随后也撤资了。在王晓静眼中,万柳社区的底商流动性太大,现在自己店铺周围的很多商户都不认识。据她了解,很多商户是因为在别的行业挣了点钱,便想在有钱人聚集的社区舒舒服服地投资开店。
关于房租问题,王晓静只用“涨得离谱”来形容。王晓静介绍,这里的房租已经从八年前12万元涨到现今的32万元。很多人因为手上有一笔钱,没有判断准确就盲目地开了店,坚持一两年就换了。现在一些门店甚至形成了一种圈钱的经营心态,一些店铺开业后先用低价让消费者买卡,把钱收起来之后经营面临困难时,就打包把这个店卖出去了,这样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循环。
餐饮方面同样面临着困惑。据北京家临江畔和湘园总经理郭萍介绍,三年来餐厅一直定位于中等,并没有偏向政府接待,更偏向这里的居民和白领办公,但经营并不算好。郭萍介绍,自己的餐厅经过第一年的市场培育期,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销售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从今年10月以后,因政府调控越来越紧,所以价位在降低,消费能力也在降低。在郭萍看来,房租会让这里的餐饮价位普遍偏高,但价位和档次不是一个概念。对于曾经蜂鸟底商打造的万柳食街,郭萍也认为很难回到过去,一是租金问题,二是跟客流密集度有关。虽然万柳地区是海淀的“富人区”,但这里只有节庆期间生意才会比较好,平时居民出来的频率比较少。另外,很多消费者在餐厅就餐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对餐标不会要求太高。所以郭萍对万柳社区餐饮的未来并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