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金融科技顶层设计:监管沙盒破题
2019年11月2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密金融科技顶层设计:监管沙盒破题

 

  《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发布已满周年,目前已交出一张满意答卷:北京连续两年蝉联全球金融科技最强城市。针对北京地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动态,近期监管层陆续透露一些风声。而未来金融科技监管风往哪吹?五大底层技术出路何在?谁又有望成为行业领军和标杆?金融科技人才短板该如何破?我们本期特别报道将为您一一揭晓。

  当前,规范有序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北京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去年《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推出至今,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目前北京监管部门已有新的工作方向和规划,如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和数据合规等,通过多措并举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同时,备受关注的监管沙盒机制也有望在西城落地。同时,为贯彻落实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北京也有望出台相关配套监管措施。

  顶层设计:

  央行已披露  北京细则在路上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向金融行业的不断渗透,监管创新也渐渐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特别是今年8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顶层设计——《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出台后,北京地区何时推出落地细则备受关注。

  一位北京监管人士透露,目前正在按照《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要求加紧制定具体的北京市落地细则,进一步加大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激励和支持政策。

  在新细则方面也有望加强协调监管。在9月25日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西城区政府共同主办的首都金融科技发展研讨会上也提到,北京市将以《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为纲领,在一行两会的统筹领导下,发挥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理事会协调机制央地联动、市区联动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建设。

  此外在产品创新以及数据保护方面,也有监管人士透露,目前北京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监管;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和数据合规,多措并举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北京目前的金融科技监管确实走得很靠前。” 北京市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介绍,此前监管走的是先发展再治理的路径,即“包容性”监管,而今后将会转为更常态的行政监管,不管是网贷专项整治、助贷类机构监管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均已经开始在实践中行之有效、按部就班地往前推进。今后,从事金融服务必须获取相应资质,科技也将回归本源,扎实做好科技服务工作,而不再是以科技之名行金融之实甚至行经济犯罪之实。

  监管创新:

  沙盒制度入“八一工程”  西城即将试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下,金融新业态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和监管不匹配等问题逐渐显现,金融科技创新和防范风险两者如何平衡已成为金融监管者面临的普遍难题。对此,此前发布的《规划》中曾强调,推动监管创新与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将探索推动以监管沙盒为核心的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落地。

  目前,广受关注的监管沙盒制度迎来新进展。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监管沙盒作为一项金融科技创新测试机制,已于近日被纳入推动北京市金融科技发展的“八一工程”中。此外,北京市西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硕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上透露,监管沙盒机制即将在西城落地。

  据了解,监管沙盒本质是一种金融产品创新的测试机制、消费者保护机制和激励机制,其可在既有的监管框架下降低测试门槛,同时也确保创新测试带来的风险不从企业传导至消费者。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监管沙盒打破了传统监管思维,可通过弹性化的差异监管设计向市场中的新进入者和已经存在但试图提供新产品的主体提供便利,使创新在监管的特殊许可下低成本快速实验。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可建立监管者与创新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和合作机制。监管沙盒本质上是一种金融产品创新的测试机制,力图有效平衡金融创新和法律监管之间的矛盾。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分析,当下金融科技面临的风险主要呈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机构以金融科技名义开展非法金融活动,扰乱金融秩序,坑害参与者;二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依赖技术及大量的数据基础,但技术漏洞、数据泄露以及违规使用,也会产生相应的金融安全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因此,北京提出的“监管沙盒”方式比较适用于金融科技,在控制重要领域风险的前提下,给予创新和试错机会,实现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同步发展。

  理念坚持:

  合规经营不变  技术助力转型

  毫无疑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变革浪潮中,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集中涌现,为当前解决一些金融问题提供了基础条件。不过,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样要求金融监管理念和框架不断完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指出,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金融服务效率的极大提升,但另一方面,该行业的超前发展也引发了新的金融风险。由此,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需使用更合理、更有效的监管手段。

  如何补齐金融科技监管短板?车宁提出,首先要加强监管体系的顶层设计,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同时要加强金融科技监管的法治化,将金融科技监管提高至立法高度;此外则是要建立关于金融科技公司从设立、运营到退出的一套完整监管机制。

  “监管要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合规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产业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系,在目前发展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让金融科技发展回归初心,在发展中照顾服务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真正增加金融消费者的福利和福祉。”车宁进一步补充说,事实上,在丰富和完善监管机制方面,除行政监管之外,还应重点发挥司法机制和行业自律组织的力量。

  可喜的是,在“强监管”趋势下,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逐渐踏上合规化发展的征程。欧阳日辉称,在此进程中,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为符合监管要求标准将重心转向科技领域,期望通过技术手段助力自身转型。

  “在现阶段,谁合规经营、守牢底线,谁就有发展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背景和前提。”车宁同样认为,对于金融科技从业者来说,今后的关键一方面是要合规经营,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大对核心科技而非商业模式的强调,此外,牌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需要有相应的资质才能借助科技进行产品服务。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