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落地,正在加速重塑银行理财格局。具备“1元起投”、“首次投资无需面签”、“可以直接投股市”等多重利好的理财子公司在2019年正式启航,自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后,相关理财产品光速入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不管是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与母行分支机构在销售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都将需要更多协调。
谁的客户:风险标准统一化管理
步入2019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建可谓光速,截至目前,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国有大行以及光大银行、招商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在内的7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均已经开业。以国有五大行为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相继开业并发布产品。其中,开业较早的两家银行已披露理财子公司盈利情况。2019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理财实现净利润0.81亿元;交通银行全资子公司交银理财实现净利润0.02亿元。
理财子公司接连开业、相关产品陆续推出,产品销售情况如何?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理财子公司的收益率普遍高于银行内理财产品,但理财经理并不会刻意推荐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一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称,“目前大部分理财产品都已经移交给子公司,现在行内的产品也主要以净值型为主,理财子公司的收益率确实比银行自营理财产品稍高一些,但我们在推荐理财产品时不会区分行内或者子公司产品,主要看风险等级,所有产品风险标准等级是统一的”。
另一位国有大行客户经理也介绍称,“目前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主要期限分为365天和500多天或700多天,一年期年利率在3.8%左右,700多天的年利率能达到4.3%左右,比行内自营的理财产品稍高一些。”据他透露,“资管新规”要求各家银行去除固定收益类理财,以后更多的是净值化、浮动性的产品,现在来说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才刚上架,目前产品体系还不完善,投资期限较长的产品还未满一年,实际收益率尚没有具体的显现。
“资管新规”落地一年多以来,保本型产品正在加速退出,但投资者对其需求依然不小。“理财子公司发行理财产品在前几期开户情况都比较差,主要还是为了扩展资源,客户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大部分客户仍然习惯于收益稳定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对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不高,还需要慢慢适应。”一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表示。
可以看出,市场用户对收益不确定的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不够高。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银行资管业务的过渡期为2020年末。一位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过渡期尚未结束,存在预期收益型(老产品)和净值型(新产品)共存的局面,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过程中,投资者的购买习惯需要时间来扭转。
对于投资者教育问题是行业共性问题,需要监管政策引导以及同业大家持续共同努力。如何在新老产品转换过程中留住客户?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认为,相对于预期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来说,净值型理财产品因不能保本且收益率浮动,不太容易被投资者接受。投资者喜欢安全性和收益率都比较高的理财产品,而这两者往往不可兼得,理财子公司一方面要展开投资者教育,普及理财知识、揭示相关风险,一方面要针对不同投资者发售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对保守型及稳健型投资者发行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同时利用理财子公司自身优势,发行更多的权益类产品,提高产品的收益水平来吸引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如何融合:存量产品之争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一起出动,设立理财子公司热情高涨。从筹备情况来看,目前,还有5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处于批筹状态,包括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以及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3家城商行,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望迎来新一波开业热潮。
根据普益标准此前发布的数据,问卷调研的165家银行中,大约有60家区域性银行在筹备理财子公司,而有意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区域银行数量还在继续增加。
从已经开业的理财子公司运行情况来看,如何与母行现有存量产品完成交接也成为亟待面临的问题。在目前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中,工商银行已经率先做出了迁移,据该行近日发布的公告,将对182款由工商银行发行运作的理财产品分批移行至工银理财。移行后,产品管理人、相关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团队等将全部交由工银理财运作管理。
交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透露称,交银理财采用委托管理的模式,对母行存量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进行管理。目前母行整体理财业务保持稳定发展。未来,将按照监管的过渡期要求,进一步加大存量理财业务的转型力度。
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主体拥有人事权和财务权,未来如何继续深耕客户,加强精细化管理?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飞旭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理财子公司尚处于探索时期,在投研、运营管理以及与母行的协调配合等方面面临着众多的问题。投研方面,理财子公司在固收类资产投研方面继承了母行优势;但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亟须提高。运营管理方面,净值型产品与预期收益型产品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理财子公司的投顾平台、产品销售系统、投资交易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估值和会计核算系统等均面临较大的改变。
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要求下,银行理财对于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等的相关要求将远胜于以往,人才招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例如,某银行理财子公司以最高年薪96万元招聘股票与量化投资部、固定收益投资部、市场营销部、产品管理部、集中交易室等部门负责人。某股份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风险控制部经理年薪在120万-140万元。
与母行的协调配合方面,“理财子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后,如何合理处置与母行的关系,借助母行的资源与渠道优势是理财子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理财子公司需聚焦于自身的优势,寻找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净值型产品投研能力与运营能力建设。”陈飞旭表示。
模式渐变
2018年12月2日,银保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银行理财正式步入了“理财子公司时代”。在市场人士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是一张“超级牌照”,具有“信托+公募+私募”的业务范围,将极大拓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和客户范围。
乘着政策“暖风”的理财子公司如何把握好投资者与产品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也加大了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考验。在陈飞旭看来,在打破刚性兑付、规范期限错配、取消多层嵌套的背景下,理财子公司应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穿透管理,增强底层资产的投前、投中、投后风险管理,对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者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按照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对客户实行分层管理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理财产品销售的合规性。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业正在进行着各类市场化改革,理财行业迎来大资管时代。“资管产品将全面实施净值化管理,产品将更加多元化;其次,打破刚兑、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打击期限错配之下,各大资管机构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很多资管机构面临业务转型,需强化管理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非标资产存在向标准化资产转换需求,权益类投资将提升;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资管行业将迎来国际投资机构入场布局。”刘银平说道。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不管是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与母行分支机构在销售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都将需要更多协调。对未来资管市场的新方向,陈飞旭认为,资管行业将回归“真资管”,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这一过程中随着投资者需求的不断多元,“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将难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资管行业需要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资管机构需要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并基于各自的禀赋进行差异化竞争,甚至逐步发力财富管理业务。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将贯穿于资管行业的发展之中,通过科技赋能,充分挖掘用户的使用场景,使得资管业务能服务于更多的群众和他们更广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