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国家层面连续出台了多项利好职业教育的重磅文件。产教融合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根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达内教育集团作为行业领先的培训企业,立足国家和市场对于各类产业人才的需求,以项目驱动教学,以行业应用为主轴建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共建专业、特色班和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日前,达内教育集团深化产教融合共促人才培养“百校行”计划启动,旨在进一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助力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分层分类教学
达内班过关率为平均水平2倍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教育,跨教育和产业,这意味着职业院校必须要和行业企业进行对接。据悉,2018年起,达内教育集团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会计专业推行分层分类教学试点,打造“英才添翼”会计精英班(以下简称“达内班”),还出资共建了达内智能财税实训室、创客孵化室等。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机制,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据学院教务处处长张鸿翔介绍,在与达内教育集团探讨合作模式时,便确定了达内班的“出口”流向,即中小微企业的初级会计方向,所以倒推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配置等,在招生时予以明确,也拉动了“入口”学生报考。目前已有两届近200名学生通过选拔加入了达内班。
“我们的学生有来自中职的,也有来自普高的,水平不一、基础不同,达内班的出现践行了分层分类教学理念,让现有的会计专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给予了想学习的同学学习的机会和实现价值的机会,并学到行业企业里最真实的内容。”经济管理系主任柯繁谈道。此外,与企业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的学生也更具竞争力。达内班学生初级会计师的过关率是33%,不止高于同类院校水平,还远超财政部公布的全国平均15%的过关率。
在学院常务副院长耿兵看来, 学校与达内教育集团的合作是深入全面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培训等。达内教育集团基于自身资源优势,打通学生从学校到职业岗位的最后一公里。
产教融合改变了学校的育人模式,在共建共享中提升专业品质,实现特色发展。同时,增长了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和教学始终与行业的发展同心同向。
双主体育人
针对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是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必然选择,但在融合过程中,教育体制和企业培训不可避免的还是会产生碰撞。“学校本来有自己的学生培养方案,企业进来后,课怎么上、上多少课时、课程计划等很多方面都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探讨。” 达内教育集团区域负责人魏海彬表示。学校给了我们极大地支持,双方磨合到位,也使第二届报考达内班的学生数量出现增长。
耿兵副院长说道:“在与达内教育集团融合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双师模式。学校老师要听达内老师的课,并到企业中跟岗。达内老师给学校老师做专项培训,用案例项目带来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老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均得到提高。”
“双主体育人,就需要我们和企业一同育人,从招生开始就明确学生和学徒的双身份,学校和企业的双场景和学校老师、企业老师的双导师模式。”耿兵强调。
第一届达内班学员袁梦说:“课程针对性、实践性强,教学方式循序渐进,不枯燥。到达内进行的企业见习,真实接触产业一线,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达内班主任老师做的职业规划分享、沟通访谈和就业指导对我帮助很大。”
此外,达内驻校班主任熊丹还谈道,学校属于专科校,学生在刚开始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状况。加入达内班后,在清晰的育人培养方案指引下,学校老师和达内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与日俱增,很欣慰看到学生们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