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商品市场的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12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菜市口百货市场看到,该市场贴出“升级改造,清仓甩货”的公告,该市场将于12月31日停业改造,计划明年4月重装开业。业内专家认为,小商品市场业态应该随着城市的发展潮流逐步转型,重新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同时建议菜市口百货市场在改造前可做一轮周边消费者调研,相信对改造方向会有更明晰的帮助。
位于广安门内大街南侧的菜市口百货市场中心于年底闭店,并将在3个月改造后重新开业。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看到,菜市口百货市场的各大进出口位置都贴着闭店调整公告。公告显示,该市场将于12月31日18时闭店,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同时,该市场暂定于2020年4月1日重新开业,并对该市场进行全方位提升。
据悉,菜市口百货转型的方向是生活购物广场,便民商业仍是主力业态。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菜市口百货市场目前为小商品零售业态,总共拥有两层区域,其中,一层以鞋履、箱包、珠宝业态为主,二层以五金、服装、床上用品为主。菜市口百货市场总经理李毅透露,改造后的菜市口百货市场将更名为“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该市场会优化整体内部环境,增加文化产业及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
李毅表示,从具体调改内容来看,未来菜市口百货市场依旧是以生活便民业态为主,例如增加儿童零售、鲜花、干果零食等。据了解,菜市口百货市场总共约5000多平方米,目前内部拥有100多家商户营业。
周边居民密度大,便民服务是刚需。北京商报记者看到,菜市口百货市场内熙熙攘攘,大多为年龄较大的周边居民。在随机采访中,一位王姓消费者向记者表示,这里的针头线脑都是平时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很多大型购物商场和超市很难买到,而网上购物又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十分不便。该消费者还表示,菜市口百货市场已经在此经营快18年了,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给周边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据悉,菜市口百货市场位于南二环,周围分布有钢院社区、报国寺社区、东北大街社区等多个大型居民社区。
菜市口百货市场的转型只是北京批发市场转型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北京先后有50家左右市场、菜场、批发市场等关停或停业改造。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政府政策颁布的时间,“疏解整治促提升”涉及范围广、整顿力度大,“所以这次的菜市口百货市场调改也是预料之中”。
“伴随消费态势的更新,不适应消费需求的业态的确应该清除。”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就菜市口百货市场本身的特质而言,改造不应该仅仅是小商品市场的升级,而是要从打造一个综合服务体的角度出发,将新的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打造成集约化、有品质,同时普通百姓又消费得起的场所。
赖阳举例指出,在满足百姓基本买菜、购物等需求外,适当增加儿童项目、书吧、小型咖啡厅等体验业态,既不要一味追求高端化脱离消费者需求变成精品屋,也不要太过局限在原有模式,做到真正的业态模式的体系重构。“总之,就是在做到符合区域相应消费需求的同时,运营模式等也要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健康良性发展的盈利模式。”
对此,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也表示认同,陈立平坦言,在功能区设置方面,应考虑到该区域中老年消费者居多,适当增加老年人活动场所、休闲场地。
除此之外,陈立平强调,有必要保留菜市口百货市场原有特色。“小商品批发一度是菜市口百货市场最大特色,附近的老年消费者甚至不惜转几趟公交也会去那边采购,原因就是价格低廉、产品合格。”陈立平直言,近年来线下实惠日用品的购买已经越来越困难,尤其是老年人对线上购物的盲区外加超市价格相对高,他们的线下购物已经成为一大难点。如果可行,建议菜市口百货市场在改造前可做一轮周边百姓调研,相信对改造会有更明晰的方向性帮助。
除了保留部分原有项目,陈立平还建议,改造可从硬件设施上着手,对于环境卫生、防火防盗设施等,菜市口百货市场可进行提升。其次可在买卖公平、辨别假冒伪劣产品等方面构建一个合适的监督体系或是平台,打造一个让人放心的购物场所。
北京商报记者 闫岩 刘卓澜 实习记者 陈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