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15万人获益“第二课堂”
阅读是送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两封感谢信讲述敬业精神
平谷发力五大绿色产业
下一篇4 2019年12月1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教育培训平台 助职工实现梦想
经开区15万人获益“第二课堂”

  孔跃进/摄
 

  近日,经开区青年公寓多功能厅很是热闹,经过数月的准备,经开区“亦学新唱响 礼赞新时代”,亦学堂——职工夜校汇报表演在此拉开帷幕,而这只是经开区总工会活动的一小部分。截至目前,有超过15万人次参与了经开区总工会的培训,职工们的梦想也在此得以实现。

  职工夜校成“名牌培训”

  从商务PPT、诗词赏析到古筝艺术、吉他口琴,职工夜校已成为经开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培训项目,是职工在业余时间“充电”的重要渠道。五年来,职工夜校累计培训744多期,培训人次达5万人,成为辖区职工追捧的“最美夜景”。职工夜校的蓬勃发展,也只是经开区总工会强化职工服务、助力职工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经开区总工会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活力工会”,强化职工服务,打造“温馨工会”,助推发展战略,打造“有为工会”。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眼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工作室激发创新活力

  经开区高端产业聚集,产业工人已经达到30万人,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也是经开区总工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职工能力提升工作当中,经开区总工会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培养一批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产业工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亦庄新城的经济建设服务。

  通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1+4”的工作模式,“1”是指工作室评选创建工作,为职工创新提供基础设施、制度保障与资金支持;“4”是指中国创新项目助推、职工发明专利助推、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奖、领军人“名师带徒”4项服务内容,激发工作室的创新活力,使职工创新工作室不仅建起来,更要发挥好作用。如今,工作室共产生创新成果3494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205人,66项职工发明专利、7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得市级资金助推,15项职工创新获得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奖,为企业创造效益26亿元。工作室已经成为经开区职工参与企业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成为了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搭建技能提升通道

  “哪里有职工,哪里有课程。”经开区总工会教育培训工作以“培育技能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为核心理念,以“素质提升平台、技能提升平台”为工作抓手,以“教育服务基地、职工实训基地、企业内训基地”为服务阵地,开展各种综合素质类的培训、技术技能理论部分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活动超过1000场,素质培训超过11万人次,技能培训超过4万人次。

  在打造职工素质提升平台方面,经开区总工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职工业余时间,开展亦学堂——职工夜校、亦庄·微·课堂、学历助推平台等服务项目,通过文化、艺术、心理等方面培训,提升辖区内职工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心理资本等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共开设73门课程,微课堂43场。

  在打造职工技能提升平台方面,经开区总工会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职工组织开展企业级的培训及竞赛活动,同时搭建多级竞赛平台,向市级竞赛、全国竞赛推荐经开区高技能人才,营造了“学技能、比技术”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累计举办265场企业专场岗位练兵,评选出245名岗位技能标兵,33名职工分别获得市级竞赛、行业竞赛、全球竞赛的相关荣誉。

  在打造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方面,引入各种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学历提升、技能取证培训班,有效促进职工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开展企业专项定制培训,为企业职工提供专项定制培训服务,切实帮企业完善管理,留住人才。

  创新无止境,实践出真知。经开区总工会多措并举拓展了广大职工的文化视野,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养,也为企业培养培育了众多骨干人才。在加快职工思想政治及文化建设,满足区内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的需求上,经开区总工会的脚步一直在前行。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泉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