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15万人获益“第二课堂”
阅读是送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两封感谢信讲述敬业精神
平谷发力五大绿色产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2月1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是送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妈妈妈妈,我们看书吧!”或许是受到降雪天气的影响,12月8日下午4点多,屋外的天空便已蒙上一层灰蒙蒙的色彩。浉城百丽小区一户居民家的灯也随即亮了起来,客厅的沙发上,一个四岁半的小男孩正用小奶音向妈妈发出亲子阅读邀请,这个小男孩是李亚萍的儿子。彼时,他们一家才刚参观完国家博物馆的甲骨文文化展。在李亚萍看来,儿子对阅读产生的浓厚兴趣,是她和爱人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聊起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很多人会将其跟书香世家联系起来。这一点不假,但也不完全正确。就李亚萍而言,她儿时的阅读兴趣是受老师和同学哥哥、姐姐们的影响,只要是大家推荐的,她都会去看。而“跟风”泛读虽然为她开启了另一片天地,但对书中内容的浅尝辄止,也让这段阅读记忆在她学生时代的记忆里不过是湖光掠影。后因课业繁忙,她也逐渐放下了阅读。

  重新爱上阅读是在她组建家庭,怀了儿子之后。儿时的艰苦求学和曾为人师的经历,让李亚萍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于是,有了儿子之后,她便开始关注育儿类图书,了解教育方法,并每天阅读绘本给孩子做胎教。儿子出生后,每天守在婴儿床边或者将儿子抱在怀里读绘本的情景又成了家里最常见的画面。当儿子再大一点,她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带着孩子参加各类读书活动。

  李亚萍还喜欢给儿子买书,不管是孩子喜欢的《汪汪队立大功儿童安全救援故事》《海底小纵队探险记》《超级飞侠》系列、《手指小虫运动会》《野生动物大发现》,还是看来用处不太大的互动类贴纸画书,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她都会为孩子买,以此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了方便孩子阅读,她和爱人还把家里除了厨房外的房间都摆放了书架、书柜,随时随地可坐下来读书。

  不论再忙,李亚萍每天都会抽出20分钟时间陪儿子读书,并为儿子设置每日阅读任务,自己和爱人无暇顾及时,就由奶奶、姥姥带着孩子一起完成。

  对于很多家长面临的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冲击,她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对孩子的奖励,通过跟孩子达成约定,每天看20分钟的中英文动画片。与此同时,一家人也为孩子树立榜样,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在她看来,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在于日常的坚持。因此,陪伴孩子和工作之余,她也不断拓宽自身的阅读范围,长期坚持写书评、写文章,记录阅读书籍的所思所想,发布在个人公众号和新媒体平台上,与其他书友、家长分享。今年6月,她还参加了北京市妇联与心启航组织的“志愿故事妈妈”培训活动,学习了围裙剧与纸戏剧的故事形式,加入瀛海镇故事妈妈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小朋友一起开展亲子故事阅读活动。与此同时,自2016年起至今,她连续发起为乡村图书资助计划,先后为永德县多所小学的孩子们捐赠图书。

  谈及为何让自己的生活这般忙碌,她说是儿时的“跟风”阅读让她认识到阅读推广人的重要性:“当孩子还不知道阅读的好处,或者不知道阅读哪些书籍的时候,需要有人引导。我希望自己能够做这样的人,给更多的小朋友或者家长引导,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志愿者,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故事妈妈活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初衷。我希望通过绘本,通过故事,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而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李亚萍给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取名为“擦亮星 擦亮星”,源自外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童诗:“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它们看起来有些昏暗/那些星星已老旧而锈蚀/想换新的我们买不起/所以请带上你的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或许在她看来,阅读就是照亮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星星,而父母就是为孩子们擦亮这些星星的人,一路用书香和爱陪伴孩子漫长的成长岁月。  

  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