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无党派人士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副总经理李持缨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北京住房保障已经基本可以实现“职住平衡”,但新生区域“职住平衡”的压力需要得到重视,从今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可以预见,集体土地入市或是破解“新需求”的重要手段。
李持缨表示,住房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需求端来讲,北京通过各级政府审核的轮候家庭目前大概有11万户,而这其中有50%左右属于“沉睡户”。对于这部分“沉睡户”,北京通过轮候家庭的退出机制,将已经解决住房需求的家庭,或者收入变化后不符合条件的家庭清理剔除,完成新旧需求交替,实现一个最根本的住房保障。
从供给端来看,之前已经获批的项目正在陆续入市,市面供应不断加大,目前北京整体基本可以保障“职住平衡”。今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共有产权房分配政策”,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北京正在酝酿供应节奏的调整,这可能涉及申购门槛的降低,使更多的家庭享受保障房政策;也可能涉及以动态的土地供应,来应对不断变化的轮候节奏。
除此之外,货币补贴政策也在持续发力。在实物补贴方式外,货币补贴也解决了部分家庭的住房需求。
“在住房保障之外,北京人口和租金双降的趋势已经显现,这样也缓解了一部分保障性住房供应压力。”李持缨强调,保障性住房整体压力虽然得到缓解,但新的区域压力需要得到重视。按照北京发展总体规划,新的住房需求已经产生。以通州为例,根据规划安排,预计要有40万人口迁往通州。
在李持缨看来,随着战略空间布局的改变,可以预见的是北京亦庄、怀柔科学城、通州副中心都提出了“职住平衡”的需求,而农村集体土地租赁房建设或是破解“新需求”的重要手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努力满足在京就业创业人才、城市运行保障人员等租赁需求。
李持缨称,这其实就是对新生区域“职住平衡”的一个快速反应。通过对集体土地的发掘利用,一方面可以为新的住房需求加大土地供应;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社会资本融入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李持缨称,在土地使用上,集体土地更具有价格优势,而这也给市场企业一个“入场”的契机,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将搭建起“租售并举”的平台。
据了解,2018年起,北京丰台、大兴、顺义、通州等区都开始了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
目前已开工的项目既有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有首创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以及万科、链家等专业住房建设、经纪企业相继参与。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王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