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网红展是否在“云端”
纠纷反转 《野狼Disco》遭遇“版权猎人”?
多家酒店升级加盟商扶持措施
下一篇4 2020年02月1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个网红展是否在“云端”

 

  宅家“云看展”成为不少人在这个特殊春节里的新生活方式,线上展厅此刻变身成博物馆的“第一展厅”。2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家文物局已向公众推送了三批多达百余个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逐一“云游”时可见,360全景展示、VR技术、语音导览、线上课程与游戏都是各个博物馆常见的线上展示内容。一些业界声音反映,目前的“云展览”服务仍显初级,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来说,经费、技术等都存难点。谋求“造血”机制,更新迭代线上展示,则是眼下这一非常时期文博从业者对前景的思考。

  110家文博机构上线“云展览”

  在今年特殊的春节假期,“云展览”取代“博物馆热”,成为新的文化热词。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为应对疫情,北京全市有183家博物馆暂时关闭。另据北京市文物局提供的《北京地区博物馆网上展示资源统计表》,北京地区有约110家文博机构有线上展览服务。鼓励各地文博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示的同时,国家文物局还分批次向公众推送了百余场优质展览名录,供公众浏览。

  部分公开数据显示,非实景“云游”流量可观。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多家文博机构的线上展厅点击量在10万以上: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360°全景页面有11万浏览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数字展馆有28万以上的人气,故宫博物院线上的“全景故宫”有36万次以上的“在线赏雪”。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线上展厅并非是单纯对线下场景的“照搬”——故宫未向公众开放的养心殿,在线却可观赏内景。

  逐一体验中可以看到,360°全景展示为文博线上展厅的主流,但并非唯一形式。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迎春展“瑞彩平安”与故宫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采用特色网页专题形式呈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通过官方微信讲古钟知识,推出小游戏,并可在线收听永乐大钟、曾侯乙编钟等古钟声音;北京汽车博物馆则“以小见大”,以手机端小程序收录馆藏汽车及其科普知识,打造“指尖上的汽车博物馆”。

  “除了在网上提供安全便捷文化服务的考量,全市博物馆其实一直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线上展览。目前并没有强制要求,是根据各馆自身情况和资源特色开展。”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云展览”的难题

  “新鲜”“有趣”成了许多网友口中的线上观展初体验,但并非所有的“云展览”都有耐人云游的观感。

  据了解,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计划为每场展览做数字展厅的展示——通常在展览限期内进行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展览结束后上线。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包括清华艺博新展“昂托安·莫蒂耶:墨行光影”在内,多家美术馆线上展厅的作品呈现并非高清。对此,清华艺博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画质不清晰主要源于版权问题:“因为数字展厅是无限期展示的,而临时展览受版权所限不方便做到完全高清。除非是自己的馆藏品可以高清展示。”

  除了版权问题,技术方面也有诸多待解。可以看到的是,多家文博机构的全景线上展厅中都附带VR模式。北京商报记者用一款由Facebook推出的市面主流VR眼镜Oculus Quest体验时发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线上VR展厅画面错乱,或无法兼容。

  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数字展览页面对电脑插件有相应要求,北京商报记者尝试用三台不同的电脑升级插件后都无法进入线上展厅页面。非普适性的呈现技术或将部分观者拒之门外。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非盈利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升“云展览”体验的经费开支问题是瓶颈所在。

  涉及非遗技艺的景泰蓝线上展示,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策划部主任赵蕊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D博物馆展览是我们最为重要的方式,也是一项长期的课题。因为景泰蓝艺术的独特性,我们基本上无法使用一般技术公司提供的应用模板,只能定制开发,在费用成本上投入相对较大。”

  “初级”到“刚需”的可能

  “云展览”的建设正处在起步期。在身为资深策展人的朱晓东看来,文博机构的线上服务有时下的局限性,也有前景可期:“线下展还不能产生引人入胜的趣味性和震撼力,这可能是因为初级产品所致,互联网是讲究更新迭代的。”

  对于非常时期“云展览”一时成为刚需,朱晓东认为应引起更多文博专家、策展人对数字时代观展习惯的重视,同时也能以新的手段引导年轻观众进入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亚历山大·科赫曾特别指出:“数字博物馆已经不再是我们曾认为的作为实体博物馆的额外补充,而是已经成为了展览分类里的独立一项。”

  借力多方平台,与社会力量共赢成为许多文博机构正在瞄准的方式。清华艺博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数字展厅由外部公司实现,如果未来没有变化的话,应该是公司赞助项目”。谈及“云展览”升级的构想,北京汽车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王晓晨指出:“汽车藏品体量大、内部结构复杂,其实观众是有迫切的愿望想要进入车内一探究竟的。更吸引人的展示方式是能让观者以建模的方式打开,或者能够看到车动起来。”

  在王晓晨看来,“云展览”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线上的观展和教育活动一定会成为人们对博物馆新的要求,同时也将成为博物馆重要的业务板块。“在技术方面、经费方面都需要开拓思路,争取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技术的更新很快,单纯的资金投入,不适合博物馆这种公益属性的单位,以项目制合作的方式,可能会是未来博物馆在云展览方面的一个尝试和突破。”

  在业界人士看来,国外的经验与模式也值得借鉴:“如Google Arts & Culture开创的在线博物馆,浸入式的VR观展体验做得非常流畅,观察作品的细节时,依然不会被迫离开博物馆全景的界面。从经营方面来看,目前国内一些博物馆也有基金会、理事会制度,值得更深入探索。”艺评人王晶晶指出。

  北京商报记者 马嘉会 胡晓钰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